改进工艺及材料后的锻造生产中,基本消除了锻造裂纹,质量明显提高,合格率达95%以上。
nextpage 二、铜合金的锻造 1.黄铜的锻造 普通黄铜的塑性很高,变形抗力也小。黄铜在20~200°C和650~900℃的温度下,都有很高的塑性,但是在250~650°C的温度之间,其塑性下降,对锻压成形不利。根据黄铜的这一特性,对某产品中的某零件(材料H62)的锻造编制了特殊的工艺,进行了一些试验,收集了一些数据。现阐述如下: (1)原始情况该零件材料为H62黄铜,其力学性能要求σb=580MPa。而零件使用的原材料H62R的力学性能σb为330MPa左右,一般锻造后,锻件的力学性能σb为400MPa左右,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此,我们采用了冷锻强化变形工艺来增大力学性能,达到图样要求。 (2)工艺分析H62是α+β黄铜,在250~650℃之间,塑性很低,锻压时容易开裂。当温度高于800℃时,锻件的晶粒很粗大,而晶粒长大后不能象碳素钢那样通过热处理再加以细化,因此晶粒粗大将使产品性能下降。 (3)工艺方案为了防止工件锻裂,避免形成粗大的晶粒,保证工件的力学性能,工艺采用高温区(700~800°C)毛坯锻造成形,变形量>15%;低温区(200℃以下)冷锻强化变形。先进行试锻生产,后进行产品生产。 (4)方案实施①备料:制备试样5件,除试样1的尺寸为(ψ25 mm×75mm外,其余试样尺寸均为ψ55,nm×50mm。②锻造温度:热锻温度为700~800℃;冷锻温度为100~200℃。③锻造工艺:试样1采用热锻成形后空冷,不进行冷锻;试样2采用径向拔长,热锻成形后空冷到150℃时进行冷锻成形;试样3采用轴向拔长,热锻成形后空冷到150°时进行冷锻成形;试样4采用轴向拔长,热锻成形后空冷到200℃时进行冷锻成形;试样5采用径向拔长,热锻成形后空冷到200℃时进行冷锻成形,不控制终锻温度。④实际生产过程:按工艺要求进行。⑤锻造结果:试样l~4均符合工艺要求,试样5冷锻到80℃时开裂。⑥变形程度:试样1~5的冷锻强化变形程度分别为0、20%、33%、28%和40%。⑦力学性能:试样l~5的抗拉强度σb值分别为425MPa、535MPa、580MPa、560MPa 和0 (开裂未做)。 (5)试样结果分析根据试样情况,初步的定性分析如下:①冷锻可以强化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增大。②热锻时,加热温度≤820℃,始锻温度≤800℃,终锻温度≥600°C。③冷锻时,一次变形量不能大;冷锻始锻温度≤200℃;终锻温度>80℃。 (6)工件的锻造生产根据试锻结果进行了工件的锻造,工件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硅黄铜的锻造 硅黄铜是最难锻造的铜合金。硅黄铜除了具有铜合金的特性外,其耐磨性很好,但塑性较其他黄铜低,锻造温度范围很窄,只有100℃,且导热性很好,锻造时热量散失很快,合格率很低。最初锻造时,合格率只有5%左右。经过实际锻造的观察、反复的工艺分析和研究,以及不断的改进和长期的锻造实践,产品的合格率达到了85%~90%。 改进后的工艺如下: (1)严格控制好锻造温度,特别是终锻温度。采用远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温度。 (2)电炉加热,要有足够的保温时间,使坯料内外温度均匀。 (3)锻前要预热锤砧、工模具、夹钳和冲头等。 (4)锻造时不能有“过堂风”,不能吹电风扇。 (5)控制变形程度,锤击应轻快,坯料要勤翻转。 三、结语 本文介绍了铜及铜合金实际生产情况,阐述了铜质锻件质量提高的过程及体会点滴。将这些经验运用于锻造生产中,不但提高了锻件产品合格率及锻件产品的力学性能,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简述机器人加装电主轴就选Kasite 4060ER-S的理由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作业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工业制造领域,更加随处可见。高精密切割、铣削、雕刻、
0评论2024-05-20667

- 德国SycoTec高精度主轴铝合金高速铣削工艺方案
0评论2024-04-09

- 速科德盘点:CNC常见“撞机、卡刀”问题如何解决?秘籍来袭!
0评论2024-01-03

- 速科德Kasite小科普:微纳加工中心 微型零件微孔深孔加工
0评论2023-12-12
机器人主轴怎么选?Kasite高速电主轴满足你的需求
机器人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现在很多传统行业都在生产作业中引入了工业机器人,随着机器人的改进和优化,
0评论2023-10-231174
机械臂加装2.2KW大力矩电主轴,就选MSIY-80电主轴
机械臂想加装大力矩电主轴,用于铸钢等硬质材料去毛刺,铣削等加工,可以考虑MSIY-80电主轴,外径80mm,重量4.8公斤,可搭配轴向或径向浮动刀柄配套使用。
0评论2023-08-2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