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 切削试验条件
- 机床:CA6140 普通车床;刀具:PCD焊接车刀;工件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SiCp/Al棒料,熔铸,重量百分含量12%,粒度W14,棒料直径Ø42mm,长度150mm。
- 振动装置:自制纵向振动装置(振幅15µm,频率20kHz)。
图1 切削力测量装置 - 切削力测量装置(见图1):测力系统采用北航SDC-CJ4A 电阻应变式测力仪。该测力仪有多档可选量程,试验中选用的测量范围为0~500N,测量精度为0.2N(可满足精密测量的要求)。由于测力仪频响范围为0~3000Hz,虽可满足一般切削力测量的要求,但不能测出超声振动切削中频率高达20kHz 的切削力脉冲波形,因此试验中实际测出的是切削力的平均值。
3 切削力与切削参数的单因素关系试验与分析
- 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 试验与测量
表1 切削力Fc与机床转速n的关系 机床转速n(r/min) 60 90 180 305 振动切削力Fc(N) 12.27 13.16 16.91 25.25 普通切削力Fc(N) 33.9 33.25 30.27 33.26 - 为研究切削速度的变化对超声振动切削力的影响,在切削试验中,保持进给量f=0.08mm、切深ap=0.3mm 不变,仅改变切削速度,分别测量机床转速n=60r/min、90r/min、180r/min、305r/min 时超声振动切削和普通切削时的切削力Fc,试验结果见表1。
- 结果与分析
图2 切削速度与切削力的关系- 试验获得的切削速度与切削力的关系如图2 所示。由图可见,普通切削时,随着机床转速增大,切削力变化不大。振动切削时,由于其脉冲切削效应,在一个振动周期T内只有tc时间进行切削,故平均切削力Fc为脉冲切削力峰值的tc/T,且随着切削速度增加,有效切削时间tc变长,平均切削力Fc也逐渐增大。当切削速度接近临界切削速度(即tc/T≈1)时,Fc=Fc (此时即为普通切削状态)。由图可见切削力随转速增大而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当转速为60r/min 时,振动切削的切削力只有普通切削时的1/3;随着转速增大,有效切削时间随之增加,当转速增大到180r/min时,振动切削的平均切削力增大到普通切削时的1/2左右;当转速接近临界转速时,振动切削即转化为普通切削。由此可知,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表2 切削力Fc与进给量f的关系 进给量f(mm/r) 0.08 0.12 0.20 振动切削力Fc(N) 13.00 22.40 52.40 普通切削力Fc(N) 35.37 45.98 65.87
图3 进给量与切削力的关系 - 试验与测量
- 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
- 试验与测量
- 为研究进给量的变化对超声振动切削力的影响,在切削试验中,保持机床转速n=90r/min、切深ap=0.3mm不变,仅改变进给量f,分别测量进给量f=0.08mm、0.12mm、0.20mm 时超声振动切削和普通切削的切削力Fc,试验结果见表2。
- 结果与分析
- 试验获得的进给量与切削力的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可见,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切削抗力增大,普通切削力和振动切削力均随之增大,但振动切削力增大速度更快,其原因是随着进给量及进给抗力的增大,振动切削的振幅减小,导致切削力增大较快。由于振动切削时较大的进给量可能引起刀架的低频振动,因此本试验中选用的进给量较小,以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表3 切削力Fc与切深ap的关系 切深ap(mm) 0.1 0.3 0.5 振动切削力Fc(N) 3.60 14.80 39.72 普通切削力Fc(N) 15.30 45.50 64.50
图4 切削深度与切削力的关系 - 试验与测量
- 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 试验与测量
- 为研究切削深度的变化对超声振动切削力的影响,在切削试验中,保持机床转速n=90r/min、进给量f=0.08mm/r 不变,仅改变切深ap。分别测量切深ap=0.1mm、0.3mm、0.5mm 时超声振动切削和普通切削的切削力Fc,试验结果见表3。
- 结果与分析
- 试验获得的切削深度与切削力的关系如图4所示。由图可见,切削力对切削深度的变化相当敏感。当切深ap<0.3mm 时,振动切削力仅为普通切削力的1/3;当切深达到0.5mm 时,振动切削力和普通切削力逐渐接近,表明随着切深的增加,刀具单位面积上的切削负荷增大,刀具振幅减小,振动切削的脉冲切削效应减弱,使振动切削时的平均切削力增大。
- 试验与测量
- 与普通车削相比,超声振动车削的平均主切削力Fc明显减小。在较小切削用量下,Fc的减小尤为显著。
- 在超声振动车削条件下,随着切削用量的加大,切削力稳定增加。超声振动车削的切削力—切削速度特性与普通切削时因积屑瘤影响而表现出的切削力—切削速度特性有明显区别。显微观察表明,在相应的的切削速度范围内,超声振动车削不会产生积屑瘤。
- 当切削速度v大于临界切削速度时,超声振动车削仍具有上述特点;当v增大到一定值后,切削力的增加趋于平缓。
4 振动切削时切削力与切削参数的多因素正交试验与分析
- 多因素正交试验方案
- 对SiCp/Al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超声振动车削的切削力正交试验,通过回归正交分析,讨论切削力与各切削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选择最合适的振动切削参数。转速、进给量和切深是车削过程中最重要且基本独立的三个参数,因此选择上述三个参数作为正交试验因素。采用L9(23)正交表作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不考虑交互作用),建立表4所示试验因素水平表。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根据表4所列切削条件,采用L9(23)正交表,可得表5所示切削力试验数据。
表5 切削力试验数据 试验序号 转速
(m/min)进给量
(mm/r)切深
(mm)径向切削力
(N)主切削力
(N)1 4.24 0.08 0.10 4.18 2.58 2 4.24 0.10 0.30 10.30 7.03 3 4.24 0.15 0.50 24.30 36.14 4 8.48 0.08 0.30 13.76 8.14 5 8.48 0.10 0.50 23.00 30.00 6 8.48 0.15 0.10 10.18 3.12 7 12.72 0.08 0.50 27.47 33.30 8 12.72 0.10 0.10 6.29 4.00 9 12.72 0.15 0.30 10.56 8.00 - 对表5 数据进行正交回归分析,可得回归系数B、检验参数t和检验值F为
- 回归方程为
- F=101.79v0.14f0.12ap1.35=61.69v0.14f0.12ap1.35
- 采用F检验法检验回归方程效果,因为F=11.77>F0.05(3,5)=5.41,所以该回归方程相当显著。回归方程中的各个自变量则采用t 检验,因为t3>1,所以切深对于切削力是不可忽略因素。由回归方程的指数可知,f、v、ap对切削力的影响是递增的。由切削力与各因素的关系可知:切削力与切深基本成正比,这与普通切削规律相似;进给量对切削力也产生正影响,但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不如切深;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大于进给量,这是因为振动切削时,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振动周期内刀具的有效切削时间增加,从而导致切削力增大。
- 根据表4所列切削条件,采用L9(23)正交表,可得表5所示切削力试验数据。
5 结论
- 与普通车削相比,在较小切削用量下,超声振动车削具有平均主切削力较小的显著优势。
- 采用超声振动车削时,在兼顾加工效率的前提下,应适当选取较小的切削速度,以有效减小切削力,从而减少工艺系统的变形,在加工薄壁件、细长轴等刚性较差零件时可获得满意的加工精度。
- 由切深ap的指数特点可知,要减小切削力,必须使ap<1mm,由此也可说明超声振动车削特别适合精密和超精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