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床产业面临困境 创新已箭在弦上

   2014-06-25 数控之家9160
核心提示:  我国机床产业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高端失利,低端失控。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5月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机床工具行业一季度总体呈现低位承压运行状态。《
  我国机床产业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高端失利,低端失控。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5月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机床工具行业一季度总体呈现低位承压运行状态。《报告》指出,尽管我国机床产业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熟产业比仍相差甚远。近年来,国外高端品牌的强势来袭,更加重了我国机床产业的内忧外患。   而当前,机床产业正呈现出加工尺度特征向极端方向发展、应用向满足智能制造要求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机床产业的自主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看来,我国机床产业之所以会陷入这种被动局面,是因为在核心部件,以及设计技术和集成技术等方面始终未获得实质性突破。以数控机床为例,卢秉恒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机床工具发展高端论坛上强调,集成创新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手段,但不能把数控机床的集成创新变成仿制和空壳化。   内忧外患   对于我国机床产业的现状,业界总结为:高端失利,低端失控。而在当前机床工具市场普遍疲软的背景下,我国机床产业这一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   《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在外部投资低迷和内部要素成本增加的双重挤压下,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压力增大,运行质量下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高端数控机床及相应配套产品却并未出现明显下滑,非标、个性化产品需求更是呈增长趋势。不过,这些领域基本上为国外企业所垄断。   据了解,国外对第四代/五代战机发动机制造装备采取的是禁运措施,在民用客机关键件加工方面,我国已进口装备则不得不接受远程监控,而汽车发动机精加工生产线则几乎是100%进口。   同时,随着德国、日本等国主要企业在高端主导的基础上向下延伸,重点拓展中端市场,我国机床产业的困境也进一步加剧。   面对上述现状,中国机床总公司总裁郝明表示:前些年能力的增长主要靠技改和设备更新,现在主要靠创新和人才集聚,这是我国机床工业进步过程中一个长期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核心技术缺失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停止在机床自主创新方面的努力。在2009年启动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机床产业的创新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机床产业在设计、控制、工艺、单元和集成等技术方面,和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   在集成技术方面,据卢秉恒介绍,国内某企业曾购买国外先进的机床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但是产品的性能还是和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这说明很多核心的东西我们还是没有掌握。卢秉恒说。   而在上述重大专项执行过程中,我国在研发高速机床等产品时,也曾遭遇集成技术的挑战。有人说是数控系统的问题,也有人说是其他零部件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器件耦合和动力学的问题我们没有搞清楚。卢秉恒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