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份开始,随着企业投资3亿元的高精密机械加工车间投入使用,德国西门子、德国恩德等跨国巨头纷纷向企业增加订单份额,其中,西门子将2.3兆瓦的风力发电机底板(基座)全球70%的订单给了惠尔信,恩德则将2.5至3兆瓦风力发电机的轮毂订单由之前的每月1000吨提升到每月1300至1500吨。
惠尔信机械是落户区中园——江阴高新区黄桥南北共建园的首批江阴企业之一,于2013年6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空气压缩机、数控机床设备上的大型金属零部件。
与普通的粉尘飞舞、烟雾缭绕等粗陋的铸件加工企业不同,惠尔信从建设伊始就定位于精密机械加工。企业投入1.2亿元,引进美国应达公司设计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频溶解炉及配套检测控温设备,在各车间安装了先进的通风恒温、防除尘系统,粉尘浓度仅有国家标准的四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随后,企业投入2000多万元,开发、引进世界先进的MAGMA凝固模拟软件,在大屏监控下,实现铸件配料、加料、出炉的全自动化,并用工程软件指导铸件3D设计、模流分析、模具制造和压铸工艺分析,通过编程生产出高精度的产品。像惠尔信机械生产的风电铸件,由于加入了恰到好处的稀有金属元素,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一般铸件仅10年左右的寿命),较好地适应了海上风力发电的恶劣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投入使用的高精密机械加工车间,仅设备投入就达到2亿多元,其中,分别从德国、西班牙等地引进国际先进的“多利斯”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设备和“尼古拉斯”数控落地镗铣加工中心。
“现在,我们能实现从毛坯高品质铸造,到精密加工,再到智能化喷涂(油漆)的一站式生产和一条龙服务。”惠尔信机械(泰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姚望说,近年来,随着人力、运输成本的增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铸造开始崛起,而已无人力成本优势的长三角地区铸造亟待转型,必须在深度加工上做好文章,采取一站式生产服务,可以大大降低铸件尤其是大型机械铸件辗转几个企业加工的运输成本,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为了深挖产品附加值,企业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还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出效益。传统的铸件加工,有65%的环节不产生附加价值,而惠尔信机械已精简至30%以下。据了解,投产仅一年,企业加工精密铸件不良率仅有1500PPM(PPM即百万分之一),远远低于同类企业的内控标准。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提升高精密加工车间的效益,计划再投入上亿元,从国外引进8台先进设备,同时投入3000万元用于喷涂车间的智能化生产改造,增添喷涂机器人,未来采用全机器人的生产方式。”姚望告诉记者,打造的金属加工基地,是我们企业的未来愿景。
据悉,截至11底,惠尔信机械销售收入已达到1.5亿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亿元。
(原标题:惠尔信打造金属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