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和机械:瞄准领域 矢志攀登叶片制造“高峰”

   2016-12-15 1600
核心提示:[db:简介]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研发和制造,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对企业而言,能跻身这一领域说明企业的能力非同寻常。30年来,无锡润和机械有限公司持之以恒瞄准领域,取得了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及汽轮机叶片、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及关键部件研发和生产的突破,累计制造各类叶片超过200万片,公司年销售额破数亿,税收突破数百万,成就了"两机"生产领域一个个传奇。
 

  瞄准"两机"叶片成功转型
 

  1986年,时任无锡蠡园乡"南方机动车厂"厂长的邵仁荣,面对国家紧缩摩托车行业的宏观调控而陷入沉思:接下来要选择什么行当,生产何种产品。那时,企业有160多位职工,4台铣床,能动用的资金才不足20万元。"要选择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非轻易模仿就被取代的。要用好企业的强项,把已有的机械化能力融合进去。"怀着这样的设想,邵仁荣开始了对市场的考察,与行业精英、客户代表、营销骨干深入交流。好友、叶片制造行业的一位专家给出了重要建议:不如转型做叶片,无锡这方面的基础好,起步可以稳一点。
 

  不久,"蠡园汽轮机配件厂"诞生了。这是邵仁荣事业的新起点,也开启了"两机"领域的大门。
 

  经好友推荐,邵仁荣来到广州,与一家汽轮机厂开始业务接触,也认识了当时在无锡叶片厂任销售处长的张其坚。在他的帮助下,1987年7月,邵仁荣成功签约单10台套汽轮发动机中小叶片生产任务。第二年,当他在规定时间内将产品交付时,检验全部合格。对方厂长高兴地说:"才一年零一个月你就做出这么好的产品,真是了不起!"
 

叶片制造

 

  一踏进叶片制造行业的门槛,企业发展势头就不可"遏制":1990年,固定资产"涨"到180万元,动力机械设备能力300千瓦,年生产能力高8万片;2004年,企业整合为"无锡润和机械有限公司",2015年,固定资产达到4.6亿元,动力机械设备能力4000千瓦,年生产能力超过200万片,产品有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叶片,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等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涉及能源电力、航空航天、船舰装备及石化等领域;今年9月,"润和"实现了小汽轮机整机装配,技术力量又有新的飞越。
 

  追求技术精品石破天惊
 

  2012年初春,润和公司接待了一批来自国家航空航天部的专家,之前,该公司推出了"整体叶盘"的新型航空发动机构件,刚性好、平衡精度高,能大大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此款产品一出,堪称石破天惊。因为该项目属于世界技术,欧美严禁对中国转让,要制造只能靠自己。无锡一家民营企业能够抢占制高点,这让一些专家无法置信,必须实地亲眼见证。
 

  走进工厂,展现在专家面前的是宽敞整齐的现代化车间,大型数控机有序排列,身着蓝色工装的员工神情专注、手法熟练,操纵设备、输入数据。产品架上,叶片、对开匣、涡轮等零部件锃亮,整体叶盘的转叶与轮盘浑然一体,旋转式钛合金叶面银光闪闪。现代的生产规模、的生产设备、实力雄厚的人员队伍,让专家惊叹"这家企业分明是‘两机’零部件的精品展示馆"。
 

  点赞的背后,是"润和"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100毫米长的扭曲叶片,有26个截面,不允许有头发丝五分之一的误差。对这样一个精度高、工序多、工艺复杂的过程,润和公司有一整套技术、操作、检验等环节的质量检测考核体系,还建立起"工序跟踪卡制度",工件打号组装上机组后如果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可以追查到前道工序的加工人员及当班检查人员。这些年来,"润和"的工序工废率和产品废品率一直都控制在2%以内。
 

  要在市场"抢饭吃",技改和设备必须领跑行业。叶片制造一般在毛坯锻造、热处理后,需要使用三轴联动或四轴联动的数控整体加工,而润和机械实现了五轴联动,极大提高了产品精密度。经过"五轴"数控铣削加工后的叶片,达到了产品图纸公差要求,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多年来,润和公司持续加大对厂房、设备、生产区域的改造和投入,拓展了叶片、大件、"两机"三大事业部,如今厂区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加工设备200多台,其中进口精密度加工设备占比40%,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打造团队精英从未跳槽
 

  每逢周六,现任""邵文博要去厂里加班,7岁的儿子就会拉住他问:"你又要加班吗,不能陪陪我?""是不是爷爷年纪大了,要你干了?""以后你年纪大了,是不是也要我来干?"一旁的邵仁荣被孩子生动的联想打动了,他说:"爸爸上班是承担责任,因为要养家。爷爷厂里600多号人都有孩子,都要养家。你是男子汉,也要有责任,先在家里学会保护妈妈和妹妹。千万不能摞担子不负责任。"不仅是在家里,这样潜移默化的责任教育也让全厂干部和职工,抱成团在"两机"领域里无怨无悔地攻坚克难。
 

  在把企业交给儿子打理的时候,邵仁荣也传授了自己办厂的体会:重视技术、抓好管理、用好人才。邵仁荣喜欢把婚姻比喻成人与人的磨合:两个脾性不同的人走到一起,除了相互适应,更要相互改造。要学对方的优点,改掉不利于家庭发展的缺点。做领导"要用人的长处"、"要善于培养人"。他还经常提醒同事,多到职工中走走,了解职工想什么,需要什么。
 

  "接棒人"邵文博留学归来,在润和公司做的个工作是"搬运工",工人吃什么他吃什么,物料、产品各要用什么工具搬运、使多大劲儿全照着工人师傅的样子做。他跟一线工人交朋友,拉家常,很快便与工人亲近起来;今年51岁的总工程师余毅渊,大学刚毕业就进了润和公司,当时才20出头、机械专业的他被安排在技术一线挑大梁,如今已成为市"两机"行业技术专家;公司副总邵永毅是公司的"外交专家",多么复杂的人事到他这里总能厘清;冷云生是中国成功安装强力磨的人,经过在"润和"多年打磨,技术更加,如今老冷是公司"两机"事业部。今年年初,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的负责人到润和公司考察,也惊讶于该公司班子队伍30多年来的长期稳定。
 

  润和机械,一路披荆斩棘从乡镇企业时代走来,成就了无锡先进制造业"两机"领域传奇;一群"润和人",用他们质朴的心,不懈的努力,将继续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书写精彩篇章。
 

  (原标题:润和机械矢志攀登叶片制造“高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