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8月份,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一年快过去了,在这些利好政策的带动下,东北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当得了医生当得了大堂经理国产机器人“替你没商量”
一尺长的钢针,握在手臂灵活的机器人手中,灵活地避开人体骨胳,地点击着腹腔中的肿瘤。这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消融医疗辅助机器人,10月21日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经亮相,就博得了众多“眼球”。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陈守良:这款机器人是基于七轴柔性多关节平台,它可以对人体上身,多方位、多角度到达,非常的定位。还有我们采用了多层次的安全控制技术,可以保证在手术过程当中手术的安全。
新松公司是国内机器人领域具实力的企业之一,近年来产值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快速增长。目前新松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已经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记者在吉林九台农商银行净月支行看到机器人净儿正在为顾客讲解近的储蓄利率。
银行“大堂经理”机器人净儿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净儿是他们花30多万买来的,维护费一年不到两万块。而银行大堂经理每人年薪要10万块钱,一个净儿顶两个员工,这笔买卖在银行看来很划算。省下了人工成本,但服务却并不马虎。因为有人脸识别功能,一米范围内的客人,净儿都会主动打招呼。工作了一上午,净儿肚子也饿了,它自己回到充电插座饱餐一顿。
在银行的二层咖啡厅,还有净儿的一个同伴——机器人月儿。月儿是个送餐机器人,还会讲笑话,讲故事,跟小朋友玩耍。
净儿和月儿都诞生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在生产线上,工程师郝金龙正在给第二代机器人做调试。新一代机器人的身体里安装了更加灵敏的定位系统,它能够对周围的物体迅速定位并作出判断。就在他们测试第二代服务机器人的同时,第三代机器人的研发也已经开始了。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郝金龙:正在研发的第三代机器人要提高更多的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比如说加上手势识别,当你对机器人做一个手势的时候,机器人的摄像头会识别这个手势,而对这个手势做一些相应的运动。识别手势的用处很大,当老人不方便去进行遥控器操作,也不方便进行太长时间的行进的时候,他会给机器人发一个手势,或者跟机器人说一句话,机器人通过语音定位或者手势的动作,来到达老人的身边,为老人进行服务。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现在我们要产业的升级,我们由过去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发展,我觉得机器人是一个很好的契入点,它可能恰恰能承担这种新的制造模式的变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这里面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据预测,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新松公司无疑也瞄准了这一市场。在新松车间里,汪洵和同伴们正在测试复合机器人的性能。所谓复合机器人,就是把移动机器人和机械手臂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全球前沿的工业机器人研发领域之一。
经过夜以继日的研发,在2015年11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款复合型机器人对外亮相。尽管美国的复合机器人先一步走出实验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占领市场,这是一场机器人市场上的无声较量。
现在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全球每销售四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卖到了中国。然而在这其中,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仅占全部销量的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产业组织研究的刘戒骄主任认为,如今机器人已经走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谁先创新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谁才能赢得市场先机。
沈阳机床开启“i5”智能模式 制造变“智造”
这是沈阳机床利用i5智能数控系统开发的自动化加工单元,以往,要组装一部3C电子产品,像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产品,大概需要13台不同的设备组成加工单元,而现在沈阳机床的产品只用一套i5数控系统就能控制操控多个加工单元。
沈阳机床云科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部长张鹏:我们不光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控制一个自动化单元,甚至可以控制十个甚至一百个这样的自动化单元,这就是i5的优势所在。
科技创新东北振兴 沈阳机床开启i5智能模式
针对目前很多企业存在资金压力,沈阳机床推出了全新商业模式——机床金融租赁。用户可以选择按时间付费、按价值付费或者按工件数量付费,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轻松使用高水平的加工设备。在i5智能机床的新订单中有七成客户青睐租赁模式。
在国内机床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萎靡之时,沈阳机床i5智能机床却逆势上扬,前三季度收获订单1.6万台,是去年的2.8倍。今年,沈阳机床已经在深圳、河北、河南等地建设了十几个智能工厂,提供从机床设备到生产线设计等全流程服务,将商业租赁和售后服务都捆绑在了市场前端。这些智能工厂还可以接入ISESOL云平台,实现协同创新、资源共享。通过产品智能数控系统反馈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挖掘商业价值。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智能设备终端是核心,它产生的不仅是实物,更重要的是这个机器会产生工业数据,这个数据为什么所用呢,为商业所用,为服务所用,为管理所用,为定价所用,这才是工业大数据。
i5核心技术就是操作、编程、维护和管理均智能化的机床产品、智能工厂、云平台制造以及金融租赁商业模式有机集成,形成了主导沈阳机床未来发展的“i5战略”,给中国制造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本。
专家认为,东北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先发地区,推动行业向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方向迈进,有利于挺起中国重大装备的脊梁,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带动因素。
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刘戒骄:东北创新点也不少、亮点也不少,但是这些亮点和创新点,应该说占东北经济总体的比重过低,怎么样迅速地把这类产业的规模做大,我想这个应该是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东北曾经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创造过工业的辉煌,但是当深圳从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上海借助浦东迅速发展之时,东北却没能适应时代的变迁,经济也随之衰落。不过,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在沉寂多年的东北大地上,一些企业正在觉醒,他们靠挖掘自身的潜力,靠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基础,开始感知市场的脉搏,迅速做出产品的调整,由此诞生了一批出色的企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这些新的观念,新的技术逐步传播,东北再次振兴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节选自:【经济信心】科技创新东北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