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舍得投入,耐得寂寞” 天马轴承小零件撑起大装备

   2016-08-26 900
核心提示:[db:简介]
  经过两年不到的时间,位于浙江德清的“天马集团德清产业园”从一个杂草丛生的废弃农田,建设为一个整合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化工厂。这里的产品如汽车、舰船、风力发电、数控机床专用轴承,为海洋工程、新能源等装备制造提供支撑。

  

天马集团德清产业园
 

  轴承是现代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外径尺寸小到几毫米大到十几米。从一家村办企业到实现“材料、轴承、装备”三位一体的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天马轴承转型升级没有秘诀,无非是“舍得投入,耐得寂寞,豁得出去”。天马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兴法告诉记者,这背后有一个“秘密团队10年炼钢”的故事。
  
  2007年天马轴承把风电领域作为新的开发路径。不仅因为风能已成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而且意识到装备制造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随着轴承国产化趋势日益明显,产品的需求必将上升。
  
  “但是我们面临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生产材料——钢材。”马兴法说,彼时风电轴承的钢材尚需要进口,价格不仅比普通轴承钢贵几倍,而且到货时间久,下单后国外供货商一般要两年后才能供货,白白错过发展的佳机遇。“当时国内风电发展迅猛,很多风电主机商就等着这些轴承装进去。国外掐脖子,国内没有怎么办?我们自己炼钢!”
  
  原来早在1997年马兴法就意识到材料是限制轴承发展的瓶颈之一,天马组织了一个专家团队,租用了一家国有企业的车间,开始了炼钢试验。“目标就是根据我们轴承钢的需要,炼一种优特钢。”这个团队整整10年没有任何产出,“一些不理解的人说我是在白扔钱”。直到2007年研发成功,优特钢性能可以完全替代国外产品,价格是进口产品的一半都不到。“把风电的核心问题解决了,整个行业一下产能大爆发。”
  
  天马轴承自上市后,利用资本市场收购上下游企业,不仅迅速壮大了企业的产业规模,充实完善了产品结构,还整合了各地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和研发优势,终实现了“材料、轴承、装备”三位一体的上下游完整产业链,行业竞争力名列前茅。
  
  2002年初,天马轴承收购成都轴承集团公司,组建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天马股份迈出兼并收购的步。“成都天马”及时抓住我国铁路大提速的良好机遇,通过输入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技改资金,趁势而上,很快扭亏为盈,到2006年就已成为中国铁路轴承生产的骨干企业,铁路轴承产销排名也由刚开始的末位跃升到前列。
  
  2007年1月,天马又转身变成了航天航空的重要轴承配套厂家,这和收购从事精密航空轴承生产的原贵州虹山轴承厂密不可分。几年来,“贵州天马”相继攻破航空轴承、精密主轴轴承等技术难关,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了航天航空重要配套商。当年4月,“天马股份”又入主北京时代新人轴承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9月,天马以增资控股的方式收购了齐齐哈尔的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投入10余亿元资金对齐重数控进行技术改造,使其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在2008年的“中国机械行业新十八罗汉”评选中,齐重数控登上了重型机床行业的“状元”宝座。
  
  “资本市场的运作,目的也很单纯,就是布局完善产业链,推进轴承制造的转型升级。”马兴法介绍,自主研制的优特钢材可作为装备业中的高性能轴轮、导轨用材,以及高性能轴承用材;轴承产业为装备业提供高精密专用轴承;装备业为轴承产业提供轴承专用高精密装备;轴承加工产生的余料可为优特材料作循环利用。
  
  “有朋友问我,眼下制造业的日子这么难过,很多企业面临倒闭、工厂关门,你们天马为什么还要投入这么多钱去搞建设?我说,日子难过是不假,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追求,必须咬紧牙关想办法挺过去。而要想生存,就必须豁得出去,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否则,畏首畏尾,无异于等死。”马兴法说。

  

(原标题:转型升级“舍得投入,耐得寂寞” 天马轴承小零件撑起大装备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