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敏捷制造策略的实施和发展,敏捷制造策略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生产制造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质量是实施敏捷制造的基础。通过研究和调研可知:敏捷模式的最显著特点是:根据产品需求,形成动态联盟,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因此,如何对这种动态联盟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快速重组、重构,是实现敏捷制造的关键技术。本文围绕着这个重点,对敏捷模式下质量信息系统的重构方法、工作框架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 敏捷化的质量信息系统
经过我们研究发现:敏捷制造模式下的分布式质量信息系统应该由重构和运行两个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系统中,各种用户都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浏览器进行工作的。首先进行系统注册,根据不同的身份和权限,进入相应的工作平台上进行工作。该系统是一个多用户的可以同时工作的系统,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结构的系统[1]。
敏捷制造企业中必然存在着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部门,例如,各种原材料和毛坯的提供部门。各个加工工艺部门,装配部门以及产品的质量评价部门等,这些部门的多少和确切的地理位置都要在敏捷制造的动态联盟形成之后,或者产品定型和生产时才能确定下来的,另外,每个部门的质量构成也不尽相同,即构成中的子模块有的多,有的少,这样就需要这些部门的质量信息模块或子模块随着敏捷制造模式的出现,必须具备随时可在Inlernet/Intranet上安装、运行和卸载的持点。
质量信息系统在启动时。首先加载敏捷制造企业质量信息系统构成描述库,即系统模型,根据模型中的模块项目进行加载相应的信息模块,例如加工部门分布在与盟主企业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其加工的质量信息模块首先在敏捷制造企业的质量信息系统模型中必须登记,填写相关的数据,然后进行注册。这样总的系统才能知道这个加工部门的质量信息在哪里,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得到。该系统中、质量信息访问的方法是在Internet上通过网络服务器提供的数据接口和网络数据库驱动器ODBC,使用完善的网络数据接口ADO(Active Data Object)和编程语言ASP(Active Server Page)来实现的。
2 质量信息系统的网络构成
该质量信息系统经过初始化及注册等工作后就可以使用了,其网络构成如图2所示。盟主企业和盟员企业使用Internet相连接。盟主企业质量信息系统负责整个动态联盟的质理控制、质量保证、对盟员企业的质量进行分析、决策等。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面,质量信息系统主要进行检查质量的组织结构、质量文档、质量计划的完整性以及查询质量计划和质量规程的实施情况。在质量分析和决策方面,信息系统通过信息代理将工作界面超链接到盟员的质量信息系统中的某个质量模块上,进行质量信息采集、存储和复制等,接着将工作界面超链接到盟主的质量信息系统中的质量分析和决策模块上,完成盟员企业零件质量的监督和控制,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实时性。
图中的信息代理完成盟员之间的呼叫和访问许可证校验、数据的网络来源和目的地的形成、数据完整性的检验、发送、数据版本的控制等等。
3 敏捷制造下的质量信息系统重构方法
敏捷制造模式下质量信息系统重构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敏捷制造企业在动态联盟的那一时刻,必然需要把不同的资源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在线组合,以便适应敏捷企业的变化要求,以适应敏捷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nextpage
敏捷制造模式的这种经常性的随时可在Internet能够安装、运行和御载的持点。使得它的质量信息系统具有显著的模块化的特征,一方面大大小小的产品或零件加工的变化,造成了质量信息结构的异样性;另—方面,这种零件加工的相似性,又造成了质量信息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使得它具有对象的封装性特征。因此,我们借用了数据库技术、Active技术和最重要的虚似技术,将质量信息系统进行功能分解,他到分解后的功能足够小,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然后,按照固定的数据结构加以描述,填写到质量信息系统中的结构描述数据库中,系统在使用时,通过描述库加载相应的模块,就实现了“即插即用”,为敏捷制造的进—步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信息系统重构能够按照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企业质量管理运行的功能划分来进行重构,如图3所示。例如:有的盟员企业具有制造加工和装配的能力,而有的盟员企业仅仅具有加工零部件的能力。因此,敏捷的盟主企业就需要对各个盟员企业进行重沟。其中,质量能力的重构主要体现在敏捷制造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的人员、设备、采用的国家标准和质量分析、评价、统计、控制和决策等使用的方法,这些对特定的敏捷制造企业来讲是基本不变的,详见文献[2];质量技能的重构主要体现在工作过程的可变性方面;例如,敏捷制造企业产品的系列化、功能的改进、引起的加工工艺的变异,要求对产品的检验进行相应的重构,详见文献[3]。第二,按照敏捷制造企业的质量的构成来进行。详见下节。
3.1 质量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和重构
敏捷制造模式下的质量信息模块项目覆盖了敏捷制造企业的产品全过程,如图4所示。这些质量信息系统的模块化功能,根据质量信息系统的需要,其多少和确切的地理位置都在敏捷制造的动态盟形成后,或者产品定型和生产时才能确定下来的,另外,每个部门的质量构成也不尽相同,即构成中的子模块有的多,有的少,这样经过重沟后,做到模块的“即插即用”;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的需求;而在其他一些场合下,需要一些第三方特定的模块功能,以满足敏捷制造的变化性的需要。
3.2 质量信息系统的重构流程
质量信息系统在重构过程中,盟员企业根据动态联盟的要求,首先需要获得访问许可证,然后向盟主企业的质量信息系统提出模块的安装申请,在安装向导的帮助下,填写敏捷制造企业3质量信息系统描述库,包括:模块的特征、资源能力、资源状态、访问、激励响应和许可证发方式、问络设置和设定,以确定生产过程个各环节的模块的加载或启动的方法和位置等。盟主量信息系统运行库中没有模块项目。安装向导可以从网络中盟员开发的质量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第三方控件),进行安装和填加到盟主质量信息系统运行库中,以便今后使用。具体的质量信息系统重构流程如图5所示。
敏捷制造质量信息系统的重沟的最大持点是在Internet上完成的,在重构盟主质量信息数据库时,可以通过网络构造实体、实体数据、实体重组和填加,字段维护。
4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质量信息系统重构方法的突出优点是系统具有结构的开放性;运用质信息系统构成描述库的技术方案,能够重构和扩充敏捷企业的质量信息系统;这种质量信息系是一种典型的群件方式,采用统一的浏览器进行运行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