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数控加工工艺优化改进

   2018-04-20 83
核心提示:[db:简介]
摘要:针对汽轮机叶片原数控加工程序存在的抛光量大、加工时间长的缺点,对工艺参数进行了改进,使加工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1 前言

汽轮机叶片的汽道型线属于复杂三维型面,需对其进行数控加工。 在粗加工程序中,空行程刀轨多,精加工后叶冠锥面处抛光量过大:精加工程序刀轨过于繁密,且时间较长,虽能达到较高的精度,但生产费用过高。 为此,我们结合叶片加工技术要求, 从数控加工工艺中寻找最佳的编程方法,从而获得了改进的优化加工方案。新旧生产方式对比表(mm)比较项目加工方式改进前加工方式改进后粗铣横向进给35精铣峰谷差值0.0160.04粗铣步进距离25~405

2 新旧生产方式对比

叶片型线加工时要求型线样板与汽道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05~0.2mm。粗铣时使用Ø:32R5棒刀横向进给5mm,精铣时用Ø:32R16球头刀保证峰谷差值0.04mm。这样可减少刀轨数,降低走刀时间,同时也可保证叶片型线技术要求。
粗铣汽道时,由于为防止进出汽侧槽位置扎刀,进刀时粗铣步进距离一般为25~40mm,现采取方法将此位置余量铣至2mm,然后将粗铣步进距离改为5mm。在完全不必担心扎刀的情况下节省了大量的步进空走刀时间,同时降低了冠部圆锥面的抛磨面。
精铣汽道时,在叶冠两圆锥面处加两刀清根刀轨,先将余量大、易烧刀的位置加工掉,就可以在余下的汽道上全速加工,不必再担心冠部扎刀。

3 结论

叶片数控加工工艺优化改进后, 叶片粗加工生产效率提高30%左右,精加工效率提高60%左右,精加工后汽道抛光量有所增加,但叶冠圆锥面处抛光量减少很多。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