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拐角处出毛刺的数控车削方法

   2018-05-10 100
核心提示:[db:简介]


图1 刀尖放大图


图2 先车外径后车端面


图3 先车端面后车内径


图4 端面、外径顺着车


图5 挤出毛刺位置


图6 拐角无毛刺的车削

有些钢质工件要求拐角为直角,且不能有毛刺,采用数控车床加工,就能做到这点。
车刀刀尖放大看多呈圆弧型,见图1。K是假想刀尖点,E、F分别是刃口圆弧与水平线和垂直线的切点。如按图2和图3安排切削路线,会分别在外径和端面拐角处出毛刺。如按图4安排,车完后工件上的毛刺与图3基本一样。可见,以上三种常规的车削方法均出毛刺。
这三种车削的共同特点:切削刃有段时间离开工件轮廓线,这就给出毛刺提供了机会。按图4车削此部分的程序为
N4 G01 X100 F0.3;
N5 Z-50;
光看程序,似乎刀尖一直在工件轮廓线上,但程序中指令的是假想刀尖的位置。从图4可以看到,在实际切削中,刀刃上的F点在工件上A到B点、E点在工件上C到A点间移动时,切削刃就离开了工件轮廓线。
以先车端面后车外径为例,看出毛刺的过程。图5所示是刀尖向左切削,其上的E点接近A点时的状况。这时A点上侧的金属受到刃口向下的挤压,部分被挤到已车过的端面外侧,而成为毛刺。毛刺的大小和刃口锋利的程度有关。为了不让工件出毛刺,就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切削路线,其程序相应改变为
N4 G01 X96.8 F0.3;
N44 G03 X100 Z-1.6 K-1.6;
N5 Z-50;
这样,切削完后角部两侧就不会有毛刺。程序虽比图4多了一段,但刀尖移动总距离反而短,即切削时间比图4少。这当中,为保证工件拐角处车削无毛刺的效果好,车削前应选精密级的刀片。
若用自动编程机编程,即使规定了端面处向上、外径处向左的连续切削,它也只编(输)出图4路线的程序。要想不让出毛刺,只有对输出的程序作人为的修改:将N4段中的X指令值改为96.8,并加入N44段。
要作图6的无毛刺切削,严格地说,在此处就不能使用刀尖R补偿机能,即不能用G42指令,可用如下编程:
N3 G42 X45 Z0;
N4 G01 X100 F0.5;
N5 Z-50;
则执行时仍按图4走而不会按图6走。如这一程序段前后的程序都使用了G42,而编程员又不想在此处去掉G42,重算其它许多处的指令值,可编如下程序:
N3 G42 X45 Z0;
N4 G01 X99.998 F0.3;
N44 G03 X100 Z-0.001 K-0.001;
N5 Z-50;
别看只加入了半径为1µm这个微小的值、对车出轮廓没有影响的圆弧,执行时就会按图6的路线走,就车削出拐角处无毛刺的工件。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