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工具系统主体有效硬化层深度的金相测定

   2019-09-06 104
核心提示:[db:简介]

  我厂采用20CrMnTi材料生产TSG工具系统主体,由于加工中工具系统要承受摩擦及复杂交变载荷,因此对工具系统主体渗碳淬火后的表层硬度及耐磨性要求较高。按国家标准规定,渗碳件应在淬火后采用硬度法测定有效硬化层深度,但因生产工艺及检测手段的限制,该标准很难适用于序检。为此,我们通过大量试验,采用淬火前用金相法测定TSG工具系统主体有效硬化层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试验方法

  TSG工具系统主体热处理后硬度要求为58~63HRC,有效硬化层深度(从工件表面到58HRC处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0mm。
  试验设备及工艺:采用RQ3-150型井式气体渗碳炉渗碳,渗碳工艺为920℃±10℃×8h,渗剂为煤油、甲醇;淬火工艺为860℃×20′淬油;采用HV-150型小负荷维氏硬度计(载荷1kg)、NEOPHOT21显微镜测定有效硬化层。

2.试验数据及分析

  (1)取20CrMnTi试样A、B、C,按上述工艺渗碳、淬火。渗层硬度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看出,硬度值达到58HRC时,渗层深度分别为1.0mm、1.03mm、1.07mm。

图1 渗层硬度分布曲线

  (2)任意选取A试样,其淬火前渗层组织及淬火后对应部位的硬度变化规律分别如图2、图3所示。分析图2可知,在该试样渗层中,过共析层+共析层为0.91mm,亚共析层(过渡层)为0.24mm。取1/3过渡层后测定,其有效硬化层深度值为0.99mm,与图1曲线A所示硬度法测得的渗层深度相差0.01mm,可作为硬度值最佳临界尺寸。

图2 (100×)

图3 (100×)

  (3)B、C试样淬火前渗层组织分别如图4、图5所示,按上述方法检测有效硬化层深度,结果见下表。

试  样BC有效硬化层深度
(mm)硬度法1.011.07金相法1.031.07

图4 (100×)

图5 (100×)

  生产中我们采用金相法按过共析层+共析层+1/3亚共析层的规律序间抽检TSG工具系统主体,均可达到我厂规定的硬度法测定要求,且误差均在0.02mm以内。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