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沉积时间为50~60min,距靶距离为200mm左右,负偏压为300~350V,Cu靶的开放时间为间隔5min开5~10s,N2分压为0.1Pa左右的实验条件下所获得的样品断口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断口照片不仅呈现出明显的晶粒特征,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Ti-Cu-N多元复合膜中的纳米晶多层结构。镀膜时,在N2气氛下持续开Ti靶,间断的开放Cu靶,当Cu靶开放时,由于Cu不与N2反应,可能在TiN表面形成了Cu和TiN的混合物,阻断了纯TiN膜的生长;当Cu靶关闭时,纯TiN膜又重新开始生长,Cu靶的间断开放形成了膜的多层结构。通过标尺可知其中每一层的厚度约为40~50nm,由此可以推断在每一层中的晶粒大小不会超过50nm。 2.2 Ti-Cu-N多元复合膜X射线衍射分析 复合膜的结构主要为TiN,并有微量的Ti、Cu晶体,有少量的a-Fe,这可能是由于膜厚度过薄造成的;Cu晶体的含量更少,这是因为Cu靶的开放时间很短,Cu不与N2发生反应,而是在TiN表面形成了Cu晶体和TiN的混合物,阻断了TiN膜的生长。Ti的存在可能是为了提高膜与基体的结合力,开始镀膜时在基体表面沉积了一定量的Ti,形成纯Ti晶体。再就是从弧靶上飞出的液滴存在于膜层中,保留了纯Ti的结晶。 2.3负偏压对膜的硬度的影响 负偏压在一定范围变化时,膜的硬度随负偏压的变化先增加后减小。这种变化关系是与负偏压对膜厚度的影响密切相关的。首先随着厚度的增大,硬度也逐渐提高,这是由于膜的厚度越大,基体材料对硬度的影响越小。此外,负偏压的提高增强了轰击效果,导致薄膜的晶粒细化、致度提高等,从而硬度增大。但当偏压过高时,如达到-400V时,由于离子强烈的轰击,溅射作用明显,膜生长速率下降,膜厚变小,以致在测试硬度时受到基体的影响较大,使硬度值下降。 2.4氮分压对膜硬度的影响 由于镀膜时样品室中只有N2,所以氮分压就是氮气压力,不必考虑其他气体的分压。从图4中可以看出,N2分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Ti-Cu-N多元复合膜硬度随N2分压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氮气压力的大小实际上影响到Ti与N2的反应程度。气压过低,反应不完全,故而TiN的量较少,硬度较低;当增加到一定值时(如0.1Pa),反应较完全充分,TiN的含量相对较高,硬度最大;气压过大,膜层中氮含量的增多使其硬度明显下降。所以要得到较高的显微硬度选择合适的氮气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2.5 Cu靶开启时间对复合膜硬度的影响当Ti靶一直处于开启状态,Cu靶每间隔5min开启一次,Cu靶开启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Ti-Cu-N多元复合膜硬度随Cu含量的减小而逐渐增大。这是由于薄膜的生长过程大致上可分为形核和生长两个阶段。基底表面吸附外来原子后,邻近原子的距离减小,他们在基底表面进行扩散,并且相互作用,使吸附原子有序化,形成亚稳的临界核,然后长大成岛和谜津结构。岛的扩散结合形成连续膜,在岛的结合过程中将发生岛的移动及转动,以调整岛之间的结晶方向,进一步形成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晶粒。由于晶粒与晶粒之间相互阻碍,各个晶粒不能横向生长,只能向膜的前沿方向生长。如果工艺条件不变,各个晶粒将一直向前生长,形成柱状晶。而在本文的镀膜过程中,在N2气氛下持续开Ti靶,间断的开放Cu靶,当Cu靶开启时,由于Cu不与N2反应,Cu沉积到TiN表面,切断了纯TiN膜的生长:当Cu靶关闭时,纯TiN膜又重新开始生核长大,Cu靶的间断开放会使Ti-Cu-N多元复合膜中形成纳米晶多层结构。Cu的硬度较低,而TiN的硬度较高。故而多元复合膜中Cu的含量越少,即Cu靶开放时间越短,Ti-Cu-N多元复合膜硬度越高。
3.结论
1.采用多弧离子镀的方法,能够制备出晶粒≤50 nm,硬度≥3200HV的Ti-Cu-N多层纳米复合膜。膜的晶粒和硬度可通过调整工艺加以扩展。 2.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Ti-Cu-N多层纳米复合膜厚度随试样与靶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随负偏压(-100~-300V)的增大而增大。 3.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随Cu靶开启时间和间隔的缩短,Ti-Cu-N多层纳米复合膜的晶粒缩小、硬度增大。 4.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N2分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Ti-Cu-N多元复合膜硬度随N2分压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气压过低,反应不完全;气压过大,膜层中的氮增多。所以要得到较高的显微硬度选择合适的氮气压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