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板铸造工艺的改进

   2018-05-10 71
核心提示:[db:简介]
  我公司为机床主机铸造厂,随着铸件产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干型铸件增加,使原有三座烘干窑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为了满足品种和产量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一些零件如压板的铸造工艺进行了重新设计。

  压板材质为HT200,它是CA6140普通车床尾架体与导轨锁紧用件,结构如图1所示。

 

1.浇注系统的改进

  压板原工艺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按同时凝同理论及加工面朝下的工艺原则,将整个铸件放在下箱,如图2所示。改进后的新工艺方案遵循均衡凝固理论设计浇注系统,并对压板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决定将铸件全部设置在上箱,不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和质量,如图3所示。

 

 

  原方案横浇道采用扁梯形,内浇道厚而窄且位于下箱,有利于高温铁液流入铸型,从而获得致密而合格的铸件。但是铸件上两个不加工的长条孔及凹腔,无法用上砂箱吊砂实现,故把整个型腔制成一个类似盖板砂芯,且由于砂芯宽而薄,湿强度低,所以采用干芯。另外,为增加强度需加入芯铁,但芯盒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体积大且使用很费力;新工艺根据均衡凝固理论,将横浇道改为高梯形,内浇口扁且薄,尺寸如图4所示。

  高梯形的横浇道更有利于挡渣,扁且薄的内浇口不会产生过热,且表面积大,散热快,先于铸件凝固,可阻止铸件的金属液通过内浇口对横浇道进行反补,防止产生缩陷现象。扁平内浇口液流小,不会产生喷射,也不会对型腔产生剧烈冲刷。

2.造型方案的改进

  新工艺将铸件和浇注系统放在上箱,下箱由形成凹腔的砂型及两个小芯子组成。另外,新工艺将原有的一个大芯,改为体积小、形状简单的两个芯子,不需上窑烘干,省时、省力,新、旧工艺砂芯对比如图5所示。

  由于铸件在上型中,铸件顶面壁厚大,凝固慢,气体集中,易产生气孔及缩陷缺陷,针对这个问题,设置两个ψ10mm排气冒口。首先,它能将铸型内的气体和先进入型腔内的冷铁液排出,保持整个型腔的温度均匀,相对延长了凝固时间,有利于获得合格铸件;其次,壁厚差较大的铸件,在厚壁部中心的表面较难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壳,插排气孔可使厚大中心迅速结壳,从而得到无缩孔铸件。

3.结语

  新工艺投入少,改动小,但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生产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近几年生产中产品质量稳定,此方案得到肯定。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