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动摆杆 2.平面凸轮 3.蜗杆凸轮 4.随动滚子凸轮 5.机械手臂
图1 凸轮联动ATC的基本结构
图2 平面凸轮与蜗杆凸轮运动关系曲线
1 凸轮联动ATC的动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2 凸轮曲线的设计
- 凸轮曲线的选择 由于变性正弦曲线(MS)最适合用于高速中载和重载的场合,因此,在凸轮曲线的设计中,一般优先选用变性正弦曲线。
- 最大压力角am的确定 对于蜗杆凸轮,推荐最大许用压力角[am]=50°:对于平面凸轮,推荐[am]=60°。具体设计时,取am≤[am]。在结构允许时,am应尽可能取小值,并应考虑等强度设计,使ATC在整个换刀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驱动电动机的最大负荷基本相等。
- 对于蜗杆凸轮机构,最大压力角计算公式为
tgam= VmaxRGF 式中:RG——滚子盘平均半径,mm(a-RG)q - a——滚子盘与凸轮的中心距,mm
- Vmax——凸轮曲线的无量纲最大速度
- q、F——分别为凸轮、滚子盘的动程角,(°)
O点为平面凸轮的回转中心:Q点为摆动杆的铰接支点:B点为随动滚子中心:w为凸轮的转动角速度:wF为摆杆的摆动角速度:N-N为凸轮曲面上任意点的法线:C为O、Q两点之间的距离(mm):L为摆杆长度(mm):F0为摆杆与直线OQ之间的最小 夹角(°):F为摆杆在任意一点的摆动角(°):a为平面凸轮曲线 上任意一点的压力角(°)
图3 随动滚子平面凸轮摆动机构简化画法 - 对平面凸轮摆动机构(图3),压力角计算公式为
tga=ctg(F+F0)- L(1-dF/dq) 式中,如° 是逆时针方向,则dF/dq为负值。如果tga 为负值,这表示公法线N-N 位于从动件杆臂垂线的另一边。通常,在摆动杆摆动的中间位置,压力角为最大。根据已知的运动规律,可求出最大压力角am。Csin(F+F0) - 凸轮的拔、插刀转角(q4-q2)、(q7-q5) 一般取40°~60°,当拔、插刀距离大时应取大值。
- 凸轮的初始回转角q0 ATC在零位时,蜗杆凸轮的定位角l=q0+360°-q9,l应根据驱动电动机的制动转角qZH(指从电动机制动开始到电动机停止时凸轮的转角)来确定,一般使l=3qZH。设计时取q0=0.5l,一般取q0=7.5°~15°。
- 间歇角b1、b2 b1=q2-q1,b2=q8-q7,凸轮在b1和b2角度范围内旋转,机械手不动作,主轴和刀套在凸轮从q1转至q2之间完成松刀动作,在凸轮从q7转至q8之间完成刀具锁紧动作。一般取b1=b2=0°~30°:如果在凸轮连续旋转360°范围内主轴和刀套不存在刀具松开和夹紧动作,则取b1=b2=0。
- 重合角g1、g2 g1=q4-q3,g2=q6-q5,由于主轴和刀具之间为锥面连接,设计中为了改善凸轮曲线的动态特性和提高换刀速度,可使g1=g2>0,即180°换刀动作与拔、插刀动作之间存在重合区。这样设计必须保证刀具锥柄与主轴之间不产生运动干涉,必须根据设计参数和有关公式进行严格核算。
- 滚子盘的抓刀转角f1、回零转角f2、换刀转角f3 f1=f1,f2=F3-F2,f3=F3-F1=18 0°,f1、f2根据设计时的空间结构制定,一般取f1=f2=60°~90°。通常,在蜗杆凸轮上使ATC的抓刀、回零、180°换刀曲线的最大压力角相等,所以应满足f1/180°=(q1-q0)/(q6-q3):在结构允许时,f1、f2应尽 量取小值。
图4 刀具锥柄在主轴端的安装- 拔、插刀行程H(图4) H=H1+H2+H3+(3~5)mm
3 驱动电动机的选择
- ATC抓刀、180°换刀、回零所需的最大驱动力矩MdI(N·m)
MdI=MfmaxVmax F +J∑ F2w2 (AV)max 式中:Mfmax——最大摩擦力矩,N·mq q3 Mfmax=kJ∑ F Amaxw q2
附表 凸轮曲线 Vmax Amax (AV)max 变性梯形(MT) 2 4.89 8.09 变性正弦(MS) 1.76 5.53 5.46 变性等速(MCV) 1.28 8.01 5.73 - Vmax——无量纲最大速度,(见附表)
- Amax——无量纲最大加速度,(见附表)
- (AV)max——最大无量纲速度与加速度的积,(见附表)
- J∑——滚子盘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与其负载惯量之和,kg·m2
- q、F——分别为凸轮、滚子盘的分度期转角,rad
- w——凸轮的角速度,1/s
- k——系数,一般取k=0.1~0.2
- 平面凸轮上所需的最大驱动力矩Md2
- 根据不同的结构参数,可以用解析法进行计算,计算较复杂,也可以用计算机编程进行设计计算。
- 驱动电动机的最大驱动功率Nmax(kW)
Nmax= MdmaxnZ 式中:Mdmax——Md1与Md2之中的较大值,N·m9550h - 驱动电动机的最大驱动功率Nmax(kW)
- n——电动机输出转速,r/min
- Z——电动机到凸轮之间传动系统的传动比
- h——电动机到凸轮之间传动系统的效率
- 根据计算出的电动机驱动功率及电动机转速即可初选电动机型号。
4 换刀时间T的计算
5 提高换刀速度的措施
- 提高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转速及驱动力矩。
- 合理选择、设计凸轮曲线,提高凸轮制造精度。
- 减小凸轮曲线的压力角。例如,改变结构参数,加大凸轮与滚子盘之间的中心距:缩短或去除主轴的松拉刀时间,使主轴松刀在换刀之前动作,拉刀在换刀之后动作:加大ATC在抓刀、180°换刀、回零时的凸轮转位角:减小拔、插刀行程,采用HSK刀柄等。
- 改善润滑条件,减小摩擦力矩。
- 改变凸轮联动的动作结构,如把180°换刀改为20°换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