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 虚拟加工建模
- 加工过程建模
- 虚拟加工过程就是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模拟。铣削加工是进行复杂零件加工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铣削加工过程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下面就以铣削加工过程为例对虚拟加工仿真建模进行说明。
- 铣削系统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系统简化为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的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为
mxx..+cxx.+kxx=Fx(t) } myy..+cyy.+kyy=Fy(t) (1) 式中:mx,cx,kx——X、Y向的质量、阻尼、刚度- x, y——分别为X 、Y向位移
- Fx(t),Fy(t)——随时间变化的切削力
- 将式(1)化为如下形式
x..+2xnxx.+wnx2x=(wnx2/kx)Fx(t) } y..+2xnyy.+wny2y=(wny2/ky)Fy(t) (2) 式中xx,wnx,kx,xy,wny,ky分别为X 、Y向的结构阻尼比、固有频率和刚度。- 在求解两个方向的振动位移时,首先测得这6个参数,这样系统的变形就只与切削力有关了。
- 加工系统切削力的计算
- 不同的加工方法其切削力的计算方法也不相同,就铣削力而言,其计算方法大体相似,下面以球头铣刀为例对铣削力进行计算(见图2)。将切削刃沿刃线分为无数的小段,每一个小段视为一把车刀,根据斜角正交切削理论圆,得微元切削力
dFr= tsdAc sinØcos(Ø+b-ae (3) 式中:dFr——微元切削力
图1 铣削过程简化模型
图2 球头铁刀示意图- ts——材料的剪切强度
- dAc——微元瞬时切削面积(与瞬时切厚有关)
- ae——有效前角
- Ø——剪切角
- b——摩擦角
- 其中,剪切角、剪切强度和摩擦角可以用实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材料建立经验公式。将dFr在该刀齿所在的随动坐标系OXYZ分解为dFx、dFy、dFz,并将它们转化至整个刀具坐标系OXYZ 中,得
dFi(q)= [ dFX ] = [ cosy siny 0 ][ dFx ] dFY -sinØ cosØ 0 dFy dFZ 0 0 1 dFz (4) 式中:dFi(q)——第i条刃线的微元切削力- dFx, dFy, dFz——dFr在OXYZ中的分力
- dFX, dFY, dFZ——dFr在OXYZ中的分力
- q——刃线在OXYZ中的夹角
- y——铣刀的旋转角
- 然后可以将微元力沿切削刃线积分,得到整个刃线上切削力的矢量和,并将所有参与切削的刃线上的力相加,得
Fi= n ∑ j=1 ∫ qju dFi(q) qjl (5) 式中:Fi——第i条刃线上的切削力矢量- j——第i条刃线上参与此次切削的刃线段数
- qjl——该段参与切削的微元的积分下限
- qju——该段参与切削的微元的积分上限
-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得到曲线的刃线方程后,通过沿刃线积分可以得切削力。但是需要求得参与切削的刃线的段数和上下限,这需要由几何仿真提供。
- 几何仿衷建模及物理仿真的集成
-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要实现物理仿真的集成,需要计算切削刃与工件相交时的切入段的数目和切入、切出角。这些参数可以由几何仿真得到。加工过程的几何仿真实质上是刀具扫描体与工件求交的过程,在几何仿真中工件采用B-rep造型方法表示。本文采用多面体逼近的方法来描述工件和切除材料。
- 对于球头铣刀,切削刃的刃线方程为
X=Rcos(an)sin(q) } Y=-(½)Rsin(2an)[cos(q)-1] Z=-R[cos2(an)cosq+sin2(an)] (6) 式中:X, Y, Z——刃线的坐标- R——球刀的半径
- an——刀具的有效前角
- q——刀具刃线与坐标轴的夹角加工中,对于每一个刀具插补位置,可得到刀齿刃线与工件实体的相交段,具体步骤如下:
- 将刀具扫描体和工件实体相交,得到两部分实体,即已切除材料体和工件。
- 将切削刃刃线和已切除材料体相交,求得刃线在已切除材料体中的线段。
- 计算这些线段的切入角和切出角,代入式(5)求解。
仿真数据表 X向模态刚度 3×105N/mm Y向模态刚度 3×105N/mm X向模态阻尼 13N·s/mm Y向模态阻尼 16N·s/mm X向固有频率 417Hz Y向固有频率 425Hz 主轴转速 800r/min - 虚拟加工过程就是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模拟。铣削加工是进行复杂零件加工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铣削加工过程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下面就以铣削加工过程为例对虚拟加工仿真建模进行说明。
3 仿真实验
(a)实脸结果
(b)仿真结果
(a)实脸结果
(b)仿真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