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镀覆金属后金刚石X射线衍射图谱
1 引言
2 试验方法
- 将45#人造金刚石与金属Ti粉棍合,并用NaCl和BaCl的混合盐以及少量硼砂和硅铁粉混合后覆盖其上,用陶瓷坩埚加盖后在箱式电阻炉中以1000℃温度保温1小时,再用热水去掉混合盐,即可得到镀Ti的金刚石。
- 用酒精和丙酮去除金刚石表面的油污,用混合酸(浓硝酸+浓硫酸)对金刚石表面进行粗化,再进行敏化、活化及还原处理后,分别放入Ni 镀液和Cu镀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即可在金刚石表面镀覆一层Ni和Cu。
- 采用Y-4QX射线衍射仪对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Cu的金刚石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 采用PHILIPS XL-30FEG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Cu金刚石的表面形貌以及颗粒断裂后的镀层结构。
- 分别测试未镀筱金刚石和已镀覆金属金刚石的表面抗压强度(40粒为一组)。将金刚石放入无保护气氛、温度800℃ 的炉中一定时间,采用精确到0.1mg的电子分析天平称量金刚石的重量,通过测试金刚石的烧损量确定其抗高温热蚀能力。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X射线衍射分析
- 用Y-4Q型X射线衍射仪测得的镀覆金属后金刚石X射线衍射图谱如图1 所示。由图可见,盐浴镀Ti的金刚石出现了TiC的衍射峰,表明Ti与金刚石通过TiC形成了化学冶金结合。化学镀Ni和Cu的金刚石上都有Ni和Cu的衍射峰出现;镀Ni金刚石的表面镀层大多为非晶Ni,由于Ni层较厚,所以金刚石的衍射峰很弱。
- 镀层表面形貌分析
- 图2为用PHILIPS XL-30FEG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镀Ti、镀Ni和镀Cu金刚石的表面形貌。由图可见,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的金刚石表面镀层致密均匀,而化学镀Cu的金刚石表面镀层较为疏松,且存在未镀极部位,这是由于Cu镀层较薄且易氧化,引起镀层剥落,导致镀层表面结构疏松。
(a)盐浴镀Ti
(b)化学镀Ni
(c)化学镀Cu图2 镀覆金属后的金刚石表面形貌 - 图2为用PHILIPS XL-30FEG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镀Ti、镀Ni和镀Cu金刚石的表面形貌。由图可见,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的金刚石表面镀层致密均匀,而化学镀Cu的金刚石表面镀层较为疏松,且存在未镀极部位,这是由于Cu镀层较薄且易氧化,引起镀层剥落,导致镀层表面结构疏松。
- 镀层界面结构分析
- 图3所示为盐浴镀Ti、化学镀Ni金刚石颗粒断裂后表面镀层结构的SEM图像。由图可见,Ti镀层与金刚石的界面不明显,界面处结构致密;而Ni镀层与金刚石之间界面十分明显,而且因观察前金刚石颗粒被断裂破坏,因此镀层与金刚石之间存在剥离现象。
- 由于盐浴镀Ti是通过金刚石与Ti发生反应形成Tic,再在其外层形成Ti镀层,镀层与金刚石之间的结合为冶金结合,因此镀层致密,且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很高。而化学镀的原理是在金刚石表面形成均匀的还原中心Pd,并在镀覆过程中以Pd为核心形成镀层,因此在化学镀过程中镀层与金刚石之间并未形成冶金结合。
(a)盐浴镀Ti
(b)化学镀Ni图3 镀层与金刚石的界面结构 - 盐浴镀和化学镀对金刚石性能的影响
- 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右表为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Cu金刚石颗粒的抗压强度对比情况。
表 单颗粒金刚石抗压强度对比情况
金刚石状态 镀前 盐浴Ti 化学镀Ni 化学镀Cu 抗压强度(kgf) 6 5.5 8.4 8.3 - 由表可知,经盐浴镀Ti后金刚石的抗压强度比镀前略有降低;而经化学镀Ni和Cu后金刚石的抗压强度则比铰前有较大提高,其中镀Ni和镀Cu的金刚石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40%和55%。盐浴镀Ti后金刚石的强度降低可能是因为试验时金刚石在高温(1000℃)中处理时间过长,对金刚石造成了一定损伤引起的。有关文献中曾有采用盐浴镀Ti(或W)后金刚石抗压强度提高的报道,但强度提高幅度很小。由于盐浴镀时熔盐温度很高,不可避免会对金刚石造成损伤,因此采用盐浴镀难以大幅度提高金刚石的抗压强度。用于化学镀Ni和Cu的低品级金刚石表面分布着许多缺陷和表层裂纹,在化学镀过程中,由于具有缺陷和裂纹的表面存在比平滑表面更多的还原中心,因此在缺陷和裂纹处可获得更厚的金属镀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金刚石表面的缺陷起到了弥和作用,从而使其抗压强度得到较大提高。
- 对抗高温热蚀能力的影响
- 图4为未镀金属与分别镀覆Ti、Ni、Cu的金刚石的抗高温热蚀能力对比情况。由图4可见,镀覆金属后的金刚石在高温(800℃)下的抗热蚀能力比未镀金属的金刚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镀筱的表面金属层在高温下可对金刚石起到保护作用。对三种镀极不同金属的金刚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盐浴镀Ti的金刚石抗热蚀能力最好,化学镀Ni 金刚石的抗热蚀能力次之,化学镀Cu金刚石的抗热蚀能力最差。这是由于盐浴镀Ti金刚石的镀层与金刚石之间能形成冶金结合,可实现对金刚石基体的有效保护;而化学镀Cu金刚石的表面镀层比较疏松,在高温下氧化严重,而且在某些部位有未镀金刚石露出,因此其抗热蚀能力较差。因此,镀Ti及镀Ni的金刚石可获得较好的抗高温热蚀能力。
- 右表为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Cu金刚石颗粒的抗压强度对比情况。
图4- 用于制造金刚石工具的金刚石表面镀覆金属可选用Ti、W、Cr、Mo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由于这些金属可与金刚石形成碳化物过渡层,与金刚石基体的结合强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抗热蚀能力,因此十分适合制造陶瓷基和金属基金刚石工具。但是,为了形成碳化物层,需要较高温度,因此镀覆这些金属元素时不宜采用化学镀或电镀工艺,采用真空镀或盐浴渗镀工艺较为适宜。对于Ni、Cu等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则可采用简单的化学镀工艺,但存在镀层与金刚石基体结合强度不高的缺陷。其中,镀Ni可以明显提高金刚石的抗高温热蚀能力。
- 图3所示为盐浴镀Ti、化学镀Ni金刚石颗粒断裂后表面镀层结构的SEM图像。由图可见,Ti镀层与金刚石的界面不明显,界面处结构致密;而Ni镀层与金刚石之间界面十分明显,而且因观察前金刚石颗粒被断裂破坏,因此镀层与金刚石之间存在剥离现象。
4 结论
- 盐浴镀Ti的镀层与金刚石之间可形成良好的结合界面;而化学镀的镀层与金刚石之间结合强度不高。
- 经化学镀覆金属的金刚石抗压强度有很大提高;但盐浴镀Ti金刚石的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善。
- 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金刚石的抗高温热蚀能力优于化学镀Cu金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