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二、虚拟制造的定义
- 产品与制造环境是虚拟模型,在计算机上对虚拟模型进行产品设计、制造、测试,甚至设计人员或用户可“进入”虚拟的制造环境检验其设计、加工、装配和操作,而不依赖于传统的原型样机的反复修改;还可将已开发的产品(部件)存放在计算机里,不但大大节省仓储费用,更能根据用户需求或市场变化快速改变设计,快速投入批量生产,从而能大幅度压缩新产品的开发时间,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 可使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不同专业人员在同一个产品模型上同时工作,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减少大量的文档生成及其传递的时间和误差,从而使产品开发以快捷、优质、低耗响应市场变化。
三、虚拟制造的内涵
- 虚拟制造的基础是产品、工艺规划及生产系统的信息模型。尽管国际标准化组织花了很大精力去开发产品信息模型,但CAD开发者尚未采用它们;尽管工艺规划模型的研究已获得了一些进展和应用,但仍然没有一种综合的,可以集成于虚拟制造平台的工艺规划模型;生产系统能力和性能模型,以及其动态模型的研究和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
- 现有的可制造性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零部件制造过程,因而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可制造性评价方法需要研究开发,包括各工艺步骤的处理时间,生产成本和质量的估计等;
- 制造系统的布局,生产计划和调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它需要丰富的经验知识,支持生产系统的计划和调度规划的虚拟生产平台需要拓展和加强;
- 分布式环境,特别是适应敏捷制造的公司合作,信息共享,信息安全性等方法和技术需要研究和开发,同时经营管理过程重构方法的研究也需加强;
- 虚拟制造环境缺乏统一的集成框架和体系。
四、CIMSERC的虚拟制造体系结构及环境
- 虚拟制造平台
- 该平台支持产品的并行设计、工艺规划、加工、装配及维修等过程,进行可制造性(Manufacturability)分析(包括性能分析、费用估计,工时估计等)。它是以全信息模型为基础的众多仿真分析软件的集成,包括力学、热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可制造性分析,具有以下研究环境:
- 基于产品技术复合化的产品设计与分析,除了几何造型与特征造型等环境外,还包括运动学、动力学、热力学模型分析环境等;
- 基于仿真的零部件制造设计与分析,包括工艺生成优化、工具设计优化、刀位轨迹优化、控制代码优化等;
- 基于仿真的制造过程碰撞干涉检验及运动轨迹检验—虚拟加工、虚拟机器人等;
- 材料加工成形仿真,包括产品设计,加工成形过程温度场、应力场、流动场的分析,加工工艺优化等;
- 产品虚拟装配,根据产品设计的形状特征,精度特征,三维真实地模拟产品的装配过程,并允许用户以交互方式控制产品的三维真实模拟装配过程,以检验产品的可装配性。
- 该平台支持产品的并行设计、工艺规划、加工、装配及维修等过程,进行可制造性(Manufacturability)分析(包括性能分析、费用估计,工时估计等)。它是以全信息模型为基础的众多仿真分析软件的集成,包括力学、热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可制造性分析,具有以下研究环境:
- 虚拟生产平台
- 该平台将支持生产环境的布局设计及设备集成、产品远程虚拟测试、企业生产计划及调度的优化,进行可生产性(Producibility)分析。
- 虚拟生产环境布局
- 根据产品的工艺特征,生产场地,加工设备等信息,三维真实地模拟生产环境,并允许用户交互地修改有关布局,对生产动态过程进行模拟,统计相应评价参数,对生产环境的布局进行优化;
- 根据产品的工艺特征,生产场地,加工设备等信息,三维真实地模拟生产环境,并允许用户交互地修改有关布局,对生产动态过程进行模拟,统计相应评价参数,对生产环境的布局进行优化;
- 虚拟设备集成
- 为不同厂家制造的生产设备实现集成提供支撑环境,对不同集成方案进行比较;
- 为不同厂家制造的生产设备实现集成提供支撑环境,对不同集成方案进行比较;
- 虚拟计划与调度
- 根据产品的工艺特征,生产环境布局,模拟产品的生产过程,并允许用户以交互方式修改生产排程和进行动态调度,统计有关评价参数,以找出最满意的生产作业计划与调度方案。
- 该平台将支持生产环境的布局设计及设备集成、产品远程虚拟测试、企业生产计划及调度的优化,进行可生产性(Producibility)分析。
- 虚拟企业平台
- 被预言为21世纪制造模式的敏捷制造,利用虚拟企业的形式,以实现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管理和信息等的最优配置,这给企业的运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要求。虚拟企业平台为敏捷制造提供可合作性(Corporatability)分析支持。
- 虚拟企业协同工作环境
- 支持异地设计、异地装配、异地测试的环境,特别是基于广域网的三维图形的异地快速传送、过程控制、人机交互等环境。
- 支持异地设计、异地装配、异地测试的环境,特别是基于广域网的三维图形的异地快速传送、过程控制、人机交互等环境。
- 虚拟企业动态组合及运行支持环境,特别是INTERNET与INTRANET下的系统集成与任务协调环境。
- 被预言为21世纪制造模式的敏捷制造,利用虚拟企业的形式,以实现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管理和信息等的最优配置,这给企业的运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要求。虚拟企业平台为敏捷制造提供可合作性(Corporatability)分析支持。
- 基于PDM的虚拟制造平台集成
- 虚拟制造平台应具有统一的框架、统一的数据模型,并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
- 支持虚拟制造的产品数据模型
- 提供虚拟制造环境下产品全局数据模型定义的规范,多种产品信息(设计信息、几何信息、加工信息、装配信息等)的一致组织方式的研究环境。
- 提供虚拟制造环境下产品全局数据模型定义的规范,多种产品信息(设计信息、几何信息、加工信息、装配信息等)的一致组织方式的研究环境。
- 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的虚拟制造集成技术
- 提供在PDM环境下,“零件/部件虚拟制造平台”、“虚拟生产平台”、“虚拟企业平台”的集成技术研究环境;
- 提供在PDM环境下,“零件/部件虚拟制造平台”、“虚拟生产平台”、“虚拟企业平台”的集成技术研究环境;
- 基于PDM的产品开发过程集成
- 提供研究PDM应用接口技术及过程管理技术,实现虚拟制造环境下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过程集成。
- 该虚拟制造环境分为四部分,其中虚拟制造平台的环境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两部分,热加工部分包括支持热加工(铸造、冲压)成形与分析的虚拟制造环境,为一局域网;冷加工部分包括支持异地协同设计的几何造型设计与分析、切削加工及装配的虚拟制造环境,是另一局域网;支持虚拟生产平台、虚拟企业平台的虚拟制造环境、产品数据管理(PDM)(隐含在虚拟企业平台中,负责上述四部分公共数据管理与维护)也构成局域网,三个局域网通过校园网相连,形成以PDM为中心的客户/服务器环,传送速度为100兆位/秒。
- 虚拟制造平台应具有统一的框架、统一的数据模型,并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
五、虚拟现实技术在生产制造上的应用
- 基于VR技术的产品开发
- VR的沉浸性和交互性特性使得它成为用来设计新产品和开发相应生产线的得力工具。首先考虑一下设计并构造一个新产品原型所需要的时间。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到产品的各个方面,以满足一定的安全性、人机工程学、易维护性和装配标准。因此,设计过程中严格地受到生产、时间和费用的限制。VR能完成比CAD更多的功能,CAD通常只考虑产品各个子部件的几何特征和相互间的几何约束。而在VR中,可以将以上提到的多种所需满足的条件集成到设计过程中一并考虑,我们还能适当减少子部件数目,甚至可以按比例放缩部件尺寸,这大大降低了设计费用和原型构造时间,更进一步的达到产品用户化的目标。
- 例如,在飞机制造业中,为评测某飞机设计方案的优劣,要建立一系列与真实产品同尺寸的物理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反复修改,这要花去大量时间和费用,而在过去是不可避免的。如今美国波音公司在飞机设计中运用VR技术完全改变了这种设计方法。波音公司为设计波音777飞机,研制了一个名为“先进计算机图形交互应用系统”的虚拟环境,用VR技术在此环境中建立一驾飞机的三维模型。这样设计师戴上头盔显示器就可以在这驾虚拟飞机中遨游,检查“飞机”的各项性能,同时,还可以检查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安装要求等等。最终的实际飞机与设计方案相比,偏差小于千分之一寸,机翼和机身的接合一次成功,缩短了数千小时的设计工作量。
- 同样,其它大型、复杂的产品如船舶、潜艇设计等都可以运用VR技术达到节约设计费用和时间提高设计成功率的目标。
- 采用VR技术设计产品还有以下优点:产品用户化的一个不利效应是增加了模型的变量数目,也就相应地增加了生产的复杂度。VR可在要加工的部位加上纹理和图形信息,这对机械制造起到很好的向导作用。同样的过程可辅助训练和指导生产者,使他们能很快胜任新工作。虚拟环境的网络化可对某一项目合作组的成员进行设计、生产训练。这些合作组的成员可以在同一个或不同工厂里,或者甚至是来自院校的专家和国外顾问。
- 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车间设计中的作用
- 目前众多的制造系统可按递阶控制层次分为四层:工厂层、车间层、制造单元层、设备层,其中车间层的设计与车间中设备的利用率、产品的生产效率等密切相关,如果设计不当,就会造成设备利用率低、车间产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操作人员的空闲时间多。所以,如何合理地设计制造车间,保证它的高效运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采用VR技术能提高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 车间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生产设备、刀具、夹具、工件、生产计划、调度单等生产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
- 在车间设计的初步阶段,设计者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车间的功能需求、车间的模式、主要加工设备、刀具和夹具的类型和数量,提出一组候选设计方案。VR的作用就是帮助设计者评测、修改设计方案,得到最佳结果。
- 在详细设计阶段,设计者完成对各个组成单元的完整描述,运用VR造型技术生成各个组成单元的虚拟表示,并进而用这些虚拟单元布置整个车间,其中还可加上自动导引小车、机器人、仓库等车间常用设备。设计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就可穿行于虚拟车间之中,他可以开启其中的任何设备,观测运行情况,凡是他能想到的检测条件都立即能看到检测结果。他还可以在视察时交互式地修改设计方案,比如移动设备的位置,增加/删除设备的个数,这种“所想即所见”的设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成功率。
- VR技术在生产计划安排上的应用
- 生产计划安排的可视化对于制造决策是极其有用的,但目前它还未能完全实现。使用VR技术,可将成百上千件产品、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和许多其他生产要素可视化,辅助计划者更好地评价、选择生产计划。
- 计算机产生的图像可将计划者的大脑负担转移到他们的感官系统,这就加快了工作进程。生产计划数据变成立体的或多维的图形,可表达复杂的内部关系。
- VR的沉浸性和交互性特性使得它成为用来设计新产品和开发相应生产线的得力工具。首先考虑一下设计并构造一个新产品原型所需要的时间。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到产品的各个方面,以满足一定的安全性、人机工程学、易维护性和装配标准。因此,设计过程中严格地受到生产、时间和费用的限制。VR能完成比CAD更多的功能,CAD通常只考虑产品各个子部件的几何特征和相互间的几何约束。而在VR中,可以将以上提到的多种所需满足的条件集成到设计过程中一并考虑,我们还能适当减少子部件数目,甚至可以按比例放缩部件尺寸,这大大降低了设计费用和原型构造时间,更进一步的达到产品用户化的目标。
六、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可以给企业带来下列效益
- 提供关键的设计和管理决策对生产成本、周期和能力的影响信息,以便正确处理产品性能与制造成本、生产进度和风险之间的平衡,作出正确的决策;
- 提高生产过程开发的效率,可以按照产品的特点优化生产系统的设计;
- 通过生产计划的仿真,优化资源的利用,缩短生产周期,实现柔性制造和敏捷制造;
- 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修改产品设计,及时作出报价和保证交货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