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刀的工作原理
图1 拉刀加工原理示意图
2 拉刀的设计特点
图2 加工曲轴用组合拉刀结构示意图
1.楔块 2.螺钉 3.可转位刀片 4.内六角螺钉 5.刀垫 6.长刀座
图3 组合拉刀中可转位刀片的夹固方式
3 拉刀角度的设计要点
- 前角和后角
- 如图4所示,某一切削刃上的任意点从A点开始切削,在B点结束切削。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刃上任意点的工作前角和后角都在不断变化。现在讨论切削刃在直线段AB上的任意位置C点时(C 点位置可用半径Ri=OC和角度h来表示)垂直于工件轴线的剖面内的前角和后角。若忽略进给运动对工作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影响,则切削平面Pse为通过C点切于圆周的平面,工作基面Pre为通过OC的轴向平面。前刀面与工作基面Pre之间的夹角为工作前角gfe,后刀面与切削平面Pse之间的角度为工作后角afe;gf和af分别为标注前角和后角,h为工作角度与标注角度的变化值,即
gfe=gf-h
afe=af+h- 当切削刃上C点从位置A向位置B移动时,h由A点上的最大值变化到B点上的0°。h的最大值的计算关系式为
cosh=r/(r+fz) 式中:r——经该刀齿加工后的零件半径- fz——齿升量
-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切削过程中,前角gfe减小,后角afe增大。随着齿升量fz的增大,切削时前、后角的变化幅度也随之增大,刀具的切削能力反而下降。因此,为了避免前、后角变化范围过大,齿升量的取值不应过大。在拉刀设计中,标注后角af应取较小值(一般为2°左右),而标注前角gf的取值可适当大一些。
- 刃倾角ls
- 为使切削刃在切削时逐渐切入和切离工件,使切削过程平稳,排屑顺利,获得较高加工质量,在安装刀片时应使切削刃与工件轴线间有一偏斜角(即刃倾角ls) ,但设计时应注意,刃倾角ls必须小于所选刀片的法向后角,以保证合理的副刃后角。
图5 刀具的副偏角kr´- 副偏角kr´
- 若选用正方形的可转位刀片,对于加工两侧板面的拉刀部分,可将刀片倾斜1°~2°,形成副偏角kr´(如图5a所示),以减小副切削刃与侧板面之间的摩擦。虽然此时主切削刃相对于工件轴线也倾斜了一个角度kr´,但因该部分的外圆表面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因此完全可以达到工艺要求。对于加工曲轴轴颈的拉刀部分,两侧边的刀片可选用平行四边形刀片,以获得副偏角kr´(如图5b所示)。
- 如图4所示,某一切削刃上的任意点从A点开始切削,在B点结束切削。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刃上任意点的工作前角和后角都在不断变化。现在讨论切削刃在直线段AB上的任意位置C点时(C 点位置可用半径Ri=OC和角度h来表示)垂直于工件轴线的剖面内的前角和后角。若忽略进给运动对工作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影响,则切削平面Pse为通过C点切于圆周的平面,工作基面Pre为通过OC的轴向平面。前刀面与工作基面Pre之间的夹角为工作前角gfe,后刀面与切削平面Pse之间的角度为工作后角afe;gf和af分别为标注前角和后角,h为工作角度与标注角度的变化值,即
图4 刀具前、后角的变化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