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数控加工轮廓误差的一种方法

   2018-08-22 46
核心提示:[db:简介]

图1
图2
我厂采用FANUC—0T数控系统改造了1台C6163普通车床,加工图1所示工件时,发现R10mm圆弧产生轮廓误差。在排除了产生轮廓误差的其他原因后,分析是电气系统滞后造成的。
图2为切圆时的轨迹误差。
加工圆时由于伺服系统的径向滞后,造成的轮廓(形状)误差DR1(单位:mm)为
DR1= 进给速度2 2×位置增益2×半径
除DR1外,两轴插补后减速时引起轮廓误差DR2
DR=DR1+DR2
误差计算,加工R10圆弧时,切削参数S=100r/min;F=1mm/min,位置增益1/40,则
DR1= (1/60)2 =0.022 2×(1/40)2×10
图3为带前馈功能的伺服系统框图。

VFF—速度环前馈系数 a—前馈系数
图3
由于增加前馈控制项a,使系统的位置误差乘了一个系数(1-a),即
位置误差= 进给速度 ×(1-a2) 最小检测单位×位置增益
加入了前馈后,加工圆时由于伺服系统的径向滞后,造成的轮廓(形状)误差为
DR2= 进给速度 ×(1-a2) 2×位置增益2×半径
假设a取0.8时,DR1将减小到原误差的36%。因此,应用系统的相位误差压缩功能中的前馈设定可减小轮廓误差。
通过以上分析,前馈量加大时,会使伺服系统的滞后引起的形状误差DR1减小,理论上a=1,形状误差应为0。但是由于电动机的转矩是有极限的,a不能取1,且不能取太大,否则会使DR2加大。因此必须计算选择好参数,调整方法如下。
  1. 设定参数使PI控制和前馈功能有效
    设定 NO.1808参数 PIEN(b3)=1
    NO.1833参数 FEED(b1)=1
  2. 设定前馈系数NO. 1961,取a=0.8
    速度脉冲数(8192) 0.8×4096×8192/1250=2128 电机一转位置反馈脉冲数(1250)
  3. 设定速度环前馈系统 速度环前馈系数
    VFEIT=(PK2V)× 负载惯量+转子惯量 × 0.4×2000 ≈105 转子惯量 8192
    理论分析a取0.8时,形状误差DR1(mm)将减小到原值的36%。进给速度F=1mm/min。R=10mm。位置增益1/40。
    DR2= (1/60)2 ×(1-0.8)2≈0.008 2×(1/40)2×10
    根据实际检验,形状误差基本上消除。
以上是我们在实际调试中,应用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减小加工中产生的轮廓误差。如要进一步减小轮廓误差,FANUC系统还有几种功能设定可以应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