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各种跳动
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
图10 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
图11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
图12 用端面圆跳动控制端面全跳动
图13 斜向圆跳动
五、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
- 径向圆跳动、圆度、同轴度
- 径向圆跳动是一项综合性公差,它不仅控制了同轴度误差,同时也包含了圆度误差。
- 当被测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线同轴时,由于被测要素存在圆度误差,因此会出现径向圆跳动误差;当被测要素为理想圆,但存在同轴度误差时,也会出现径向圆跳动误差。由此可见,只要存在同轴度或圆度误差,则必然存在径向圆跳动误差,反之则不一定。
- 由于径向圆跳动误差检测较方便,因此,在生产中常常以径向圆跳动代替同轴度公差。对同一被测要素,标注了径向圆跳动后就不必再标注同轴度或圆度(见图14),否则,同轴度公差值必须小于跳动公差值。
图14 圆跳动综合控制同轴度
图15 端面垂直度与端面圆跳动
图16 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同轴度
图17 平行度、圆度综合代替单一要素全跳动- 端面圆跳动、端面全跳动、端面垂直度、平面度
- 端面圆跳动和端面垂直度
- 端面垂直度限制整个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情况。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它不仅限制了整个被测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也限制了整个被测端面的平面度误差。而端面圆跳动仅仅限制被测圆周上各点的位置误差和在该圆周上沿轴向的形状误差,而不控制整个端面的平面度误差和垂直度误差。
- 当被测端面对基准轴线存在端面圆跳动误差时,则被测端面必然存在垂直度误差,反之,当端面存在垂直度误差时,端面圆跳动误差却可能为零(见图15),此时存在端面平面度误差。
- 所以,标注端面垂直度公差可以控制端面圆跳动和端面平面度误差。
- 在设计时,对一般起固定联接作用的端面,应优先采用端面圆跳动公差,因为这样检测方便,例如,安装滚动轴承的轴肩,齿轮坯端面等。当对加工定位作用比较重要的端面,应采用垂直度公差,以便同时控制平面度误差。如车床花盘端面、立车工作台面等。
- 端面全跳动和端面垂直度
- 端面全跳动和端面垂直度公差对被测要素的控制是完全相同的,两者可以相互取代,也可以采用相同检测方法。
- 在生产中,端面全跳动用于工件能够(方便地)围绕基准中心线回转的工件,如一般的轴类零件。而箱体类零件的端面与孔中心线通常标注垂直度公差。
- 端面垂直度限制整个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情况。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它不仅限制了整个被测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也限制了整个被测端面的平面度误差。而端面圆跳动仅仅限制被测圆周上各点的位置误差和在该圆周上沿轴向的形状误差,而不控制整个端面的平面度误差和垂直度误差。
图18 平行度、圆度、同轴度综合代替关联要素全跳动- 径向全跳动、圆柱度、同轴度
- 径向全跳动公差是一项综合控制指标
- 对单一要素的径向全跳动就是圆柱度。但对关联要素的径向全跳动则可以同时控制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等同起来。有圆柱度误差必导致有径向全跳动误差,同样有同轴度误差也必导致有径向全跳动误差(见图16)。
- 取代用法
- 对单一要素和圆柱表面的全跳动误差的检测,如受到零件结构或检测设备的限制,可用素线的平行度和圆度代替(如图17a与17b的标注等价)。
- 对关联要素的全跳动可用素线的平行度,圆度以及同轴度多项分别代替控制(如图18a与18b的标注等价)。
- 当径向全跳动无法检测时,如果圆柱度检测手段比较成熟或具备先进测量仪器时,关联要素径向全跳动还可以用圆柱度与同轴度代替。
- 径向圆跳动是一项综合性公差,它不仅控制了同轴度误差,同时也包含了圆度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