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加工中尖角过渡处理和切入切出程序设计

   2019-10-09 63
核心提示:[db:简介]


图1 干涉示意图
图2 刀具左偏

一、尖角过渡

轮廓、型腔加工中的尖角过渡,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曲线、曲线与曲线相交或相切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是工件外形本身要求的,有的是用直线、圆弧逼近曲线轮廓产生的。由此可知,只要轮廓线上斜率不连续就会出现尖角。轮廓上的尖角会造成刀具中心轨迹线上的不连续或干涉现象。如图1所示,在加工凸形轮廓表面时,产生两段刀具中心轨迹线不连续,而加工凹形轮廓表面时产生干涉,所以在编程时必须预处理。下面就几个典型的问题予以讨论。
  1. 直线与直线相交
    在图2中,A、B、C、D为工件轮廓节点,a、b、c、d为刀具中心轨迹节点,其坐标关系为:
    xm=xn+ΔxN
    ym=yn+ΔyN
    式中,xm、ym为刀具中心轨迹节点坐标值;xn、yn为工件轮廓节点的坐标值;ΔxN、ΔyN为工件轮廓和刀具中心对应节点连线的向量在两个坐标轴上的分量。
    欲求xm、ym应先求出ΔxN、ΔyN,设直线AB、BC与X轴的夹角为a和b,则有:
    ΔxN=l cos[(a+b)/2+p/2]=-l sin[(a+b)/2]
    ΔyN=l sin[(a+b)/2+p/2]=l cos[(a+b)/2]
    式中,l=r/cos[(a-b)/2]由此可得:
    ΔxN=r{-sin[(a+b)/2]}/cos[(a-b)/2]
    ΔyN=r cos[(a+b)/2]/cos[(a-b)/2]
    式中,l为工件轮廓和刀具中心对应节点间的距离;r为刀具半径;a、b为按逆时针方向工件轮廓节点前、后两直线与X轴的夹角。
    令:p=-sin[(a+b)/2]/cos[(a-b)/2],q=cos[(a+b)/2]/cos[(a-b)/2]
    则有:ΔxN=rp  ΔyN=rqxm=xn+rp  ym=yn+rq(1)
    若连续三个节点的坐标为(xA、yA)、(xB、yB)、(xC、yC),则有:
    tana=(yB-yA)/(xB-xA)
    tanb=(yC-yB)/(xC-xB)
    如果p、q不用a、b表示,可直接用节点前、后两直线的坐标增量表示:
    p=[x2(x12+y12)1/2-x1(x22+y22)1/2]/(x1y2-x2y1)
    q=[y2(x12+y12)1/2-y1(x22+y22)1/2]/(x1y2-x2y1)
    式中 x1=xB-xA  y1=yB-yA
    x2=xC-xB  y2=yC-yB

    图3 刀具右偏
    上面公式是顺着刀具运动方向看,刀具在工件轮廓左侧的情况下导出的,对于其刀具在工件轮廓右侧的情况,其矢量方向正好相反,如图3所示,则有:

    p=[x1(x22+y22)1/2-x2(x12+y12)1/2]/(x1y2-x2y1)
    q=[y1(x22+y22)1/2-y2(x12+y12)1/2]/(x1y2-x2y1)
    为了计算方便,将p、q表示为:{p=K[x2(x12+y12)1/2-x1(x22+y22)1/2]/(x1y2-x2y1)(2)K[y2(x12+y12)1/2-y1(x22+y22)1/2]/(x1y2-x2y1)
    式中,K为刀偏修正系数,当刀具左偏时,K=1,当刀具右偏时K=-1。

    图4 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示意图
  2. 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
    如图4所示,切点B处的矢量可通过直线或圆弧求出。
    • 直线与圆弧相切时,有:{p=K(yA-yB)/[(yB-yA)2+(xB-xA)2]1/2(3)q=K(xA-xB)/[(yB-yA)2+(xB-xA)2]1/2
      或:{p=K(xB-x0)/R(4)q=K(yB-y0)/R
      式中,K为刀偏修正系数,取值同前;x0、y0为圆弧段圆心坐标值;R为圆弧段半径。
    • 圆弧与圆弧相切时,设两相切圆的方程为:
      (x-x1)2+(y-y1)2=R12
      (x-x2)2+(y-y2)2=R22
      切点为B,则B处的矢量为:

      {p=K(xB-x2)/R2(5)q=K(yB-y2)/R2
      或:

      {p=K(xB-x1)/R1(6)q=K(yB-y1)/R1
      式中,K为刀偏修正系数,取值同前;x1、y1和x2、y2为相切圆弧的圆心坐标;xB、yB为切点坐标;R1、R2为圆弧半径。

    图5 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交过渡示意图
  3. 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交
    单位矢量补偿法只能处理相交两直线、直线与圆弧或圆弧与圆弧相切的情况,对于直线与圆弧或圆弧与圆弧相交的情形,则需要对原始图作适当的修改,在不降低工件精度的情况下,于相交处增加一辅助圆弧r以过渡。如图5所示。过渡圆弧半径r的选取至关重要,它既与技术要求有关,还同本程序段所采用的刀具半径r有关,选择时应满足r>r的条件,否则将不能构成连续切削的图形,同样会产生干涉。
    设直线L的方程为:
    Kx-y-KxA+yA=0 令A=B  B=-1
    C=yA-KxA或C=yB-KxB
    K=(yB-yA)/(xA-xB)
    O1(x1,y1)为与直线L相交圆弧的圆心,R为半径,O(x0,y0)为过渡圆弧r的圆心,它与直线L和圆R分别相切于D、E,r、R及O1坐标已知,则有:{r=(Ax0+By0+C)/(A2+B2)1/2(7)(r+R)2=(x0-x1)2+(y0-y1)2
    解式(7)求出过渡圆弧r的圆心坐标x0,y0,切点D、E的坐标可通过解下列方程组求出:{r2=(x0-yD)2+(y0-yD)2(8)AxD+ByD+C=0{r2=(x0-yE)2+(y0-yE)2(9)R2=(x1-yE)2+(y1-yE)2
    同理可求出两圆弧相交时,在交点处过渡圆弧r的圆心O及与R1、R2圆的切点D、E的坐标值,其中圆心为O1、O2,其求值的方程为:

    {(R1+r)2=(x0-x1)2+(y0-y1)2(10)(R2+r)2=(x0-x2)2+(y0-y2)2{r2=(x0-xD)2+(y0-yD)2(11)R12=(x1-xD)2+(y1-yD)2{r2=(x0-xE)2+(y0-yE)2(12)R22=(x2-xE)2+(y2-yE)2
    式中r、R1、R2、x1、y1、x2、y2已知,解式(10),求得过渡圆弧r的圆心坐标值x0、y0;解式(11)、式(12),求得切点D、E的坐标值xD、yD、xE、yE
    对于刀具引入和退出轮廓面的矢量同理可求出:
    • 直线段:{p=K(x2-x1)/[(x2-x1)2+(y2-y1)2]1/2(13)q=K(y2-y1)/[(x2-x1)2+(y2-y1)2]1/2
      式中,K为刀偏修正系数,取值同前;x1、y1为进入点坐标;x2、y2为退出点坐标。
    • 圆弧段:{p=K(x1-x0)/R(14)q=K(y1-y0)/R
      式中,K为刀偏修正系数,取值同前;x0、y0、R为圆弧的圆心坐标和半径;x1、y1为圆弧起点坐标。

    图6 刀具半径r大于台阶高度h的过渡示意图
  4. 对小台阶型面的过渡
    在实际加工中,常会遇到加工刀具的半径r大于台阶高度h的情况,如图6所示。若编程时不作任何处理,直接用给定的坐标值以转角的方式编程,则必将导致过切如图6a中阴影部分。因此,遇到这种情形时,需对编程点坐标作相应的处理,在程序中采用走直线的方法对台阶面进行过渡,如图6b所示,有:BE=[r2-(r-h)2]1/2(15)
    xE=xB-BE  yE=yB
    为了计算方便,走刀终点E的求解通式为(如图6c所示):

    {xE=xB-BEcosq(16)yE=yB+BEsinq
    式中,q为直线段AB与X轴的夹角,有正负之分。
    其正确的加工程序段为:
    N100G01G41xayaZaFgN110 xeye ;不能用转角指令N120 G71xeye ;转外角N130 G41xdyd
    以上过渡算法,已用C语言编成了计算机程序(具体程序略)。

图7 轮廓进、退刀示意图
图8 型腔进、退刀示意图

二、切入切出程序的设计

在数控机床上进行轮廓铣削时,为了保证工件的精度和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减少接刀的痕迹,对切入和切出程序要精心设计。
在铣削平面工件时,一般采用立铣刀的端刃和侧刃铣削。这样在加工外形时,其切入和切出程序应考虑外延,一般取外延距离1<L<5mm,以保证工件轮廓的平滑。在进行如图7所示的工件类加工时,应避免法向切入或切出工件,而应沿工件轮廓的延长线切入和切出工件轮廓,这样可避免切入和切出处在轮廓上留下刀痕。铣削平面时,要特别避免在垂直工件表面的方向上进刀或抬刀,因为这样会造成较大的划痕,故进、退刀应在工件平面的处延进行。
在平面上铣削凹槽的封闭轮廓时,如图8所示,其切入和切出不允许外延,这时应将切入和切出点选在工件轮廓两几何元素的交点处,即转角点上。

图9 工件上留下的凹痕
图10 锪孔时进、退刀示意图
轮廓加工过程中应避免进给停顿。因为切削力的改变要引起工件、刀具、夹具、机床系统的弹性变形。进给停顿,切削力减小,刀具会在停顿处的工件轮廓上留下凹痕,如图9所示。
为了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和提高其精度,也可采用多次走刀的方法,最后一次精加工的余量一般留0.2~0.5mm。在精铣时,尤其工件材料为铝合金、钛合金和耐热合金时,应采用顺铣,这样有利于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
用立铣刀锪孔时,应采用如图10所示的切线进、退刀方式加工,不能在圆孔的法线上进、退刀,否则,在进、退刀处会留下划痕,影响工件精度。
在加工螺纹时,要求沿螺距方向的Z向进给和主轴转速保持严格同步。由于系统的滞后性,Z轴由停止状态到达指令指定的进给量需要一过渡过程。因此在编程时,应在螺纹加工前引入一定长L的引入距离,一般取5<L<10mm,使系统在启动后进给量稳定地进入螺纹加工。

三、结论

上述工艺技术,一直应用于数控加工和普通机加车间,为数控加工和常规加工的程序和工艺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简洁的方法,经长期的实际生产证明,该技术稳定可靠,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原来复杂的刀具中心轨迹计算变得简单易行。笔者已将上述算法编成了计算机程序,使用非常方便。
本文所用示例程序格式均以法国SAGEM公司生产的PRECIMLL四坐标数控铣床为准。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