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SAE系列钢表面问题

   2020-02-23 32
核心提示:[db:简介]

表面裂纹和表面结疤是这类钢的主要表面缺陷。分析原因有:铸坯存在皮下夹杂和气泡;铸坯浇铸过程中冷却效果较差;炉次拉速波动,造成结晶器卷渣。其实SAE系列的低碳低硅钢属美标钢种,主要用于拔丝、制钉和冷镦等行业,产品对表面质量、冷加工性能及尺寸精度均有较高要求。

改进措施是:改进炼钢工艺,降低铸坯皮下夹杂和气泡,调整钢中含氧量,降低钢水氧化性经分析造成铸坯夹杂和气泡,主要是因为钢中含氧量控制不稳定。由此前的出站[O]≤70ppm;调整为30~60,出站[O]≤50ppm。

控制脱氧产物,冶炼SAE系列钢时,为保证脱氧产物颗粒具有充分的上浮时间,一根据钢水氧含量确定喂钙线量,保证A12O3夹杂球化;二通过稳定生产节奏,延长钢水在氩站软吹时间,保证脱氧效果且夹杂物具有充分的上浮时间,改进连铸工序工艺,保护浇铸,大包使用铝碳质长水口,减少更换次数,减少氧化。

大包长水口对中包的冲击区加中包覆盖剂,使钢水不裸露,避免氧化,每浇10个大包排1次中间包钢渣,使大包流入的钢渣及中间包内上浮的夹杂物及时排出。避免大包钢渣流入中间包积少成多形成渣壳,后续使铸坯表面产生裂纹。低碳低硅钢专用保护渣使用前用煤气烘烤箱加热至80~95℃确保加热效果。

调整转炉、连铸工艺,确保中包恒拉速生产模式,转炉冶炼SAE系列钢,放钢后进氩站的温度上限由原来的1640℃提高到1650℃,避免因氩站处理钢水中的氧用时较长,造成钢水出氩站温度低,进而导致中包温度低而涨拉速——破坏了恒拉速生产模式。

同时杜绝转炉放钢后进氩站温度超过1650℃,造成中包温度超出过热度≤35℃的标准,且降低平均每炉出钢量,避免出钢量大,连铸机后期温度低被迫涨拉速,连铸机由原来的12个流生产改10个流生产模式,确保恒拉速模式稳定。

调整结晶器水流量,连铸生产SAE系列钢时,把结晶器水流量由原来的130~140m3/h调整为120~130m3/h。即采用结晶器弱冷时,降低铸坯表面纵裂纹。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