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立式电动机甩油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2018-07-03 59
核心提示:[db:简介]
摘要:分析了电动机上油缸甩油成因,介绍了处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因电动机本身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甩油故障。方便了机组的维护,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内甩油;外甩油;推力头;挡油圈
一、前言
目前我国生产和已投入使用中的大中型立式水泵机组(或水轮机机组)配套的电动机(或发电机),凡采用稀油润滑的滑动轴承,有不少长期以来受甩油问题的困扰,直接影响机组的运行质量,给机组的运行、维护和检修保养增添了很多工作量。笔者经多年安装和长期运行,收集了此方面第一手资料,总结出对此类结构型式电机甩油如何处理的切实可行的措施,现仅以刘老涧抽水站的电动机甩油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介绍处理措施。
该泵站设4台3100ZLQ38—4.2大型立式轴流泵机组,总流量为150立方米/秒,配电动机TL2200—40/3250,电压为6KV。
其中1#电机运行时,油缸的溢流管基本为半管出油,每2小时溢出的油量达9L左右,油缸内油位涌溢、甩油严重。主管单位曾多次请制造厂家和原安装及检修单位等来站针对甩油问题专题进行检修,结果均不理想。2003年6月,我们结合机组大修,对甩油的部位进行处理,大修后经4个多月的考验,机组一直正常运行,甩油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电机甩油成因分析

对立式大中型电机甩油,必须要分析其甩油的属性,方能对症施治,从根本上解决甩油问题。电机甩油的属性共分两大类:一类是油从电机轴与挡油圈之间甩出,简称:内甩油;另一类是油从盖板与推力头或与上油缸壁之间甩出,简称:外甩油。以下分别对两类甩油情况进行祥细分析。
(一) 内甩油
内甩油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因素。
1、机组在运行中,由于电机转子旋转时,热气流向上鼓动,这股热气流绝大部分是通过排风道排出,但尚有部分是沿着电机轴上升,经挡油圈与推力头轴颈的间隙排出。当其间隙过小,或稳压孔直径过小,排出的风速即增大,由于转子不断地 图1 负压形成内甩油
旋转,从而使推力头轴颈下侧至油面间容易形成 1 主轴 2 推力头 3回油孔 4挡油圈
局部负压(真空),此时电机油缸内的油面被其负压吸高涌溢,并爬越挡油圈,油珠沿间隙下落,甩溅到电机定转子表面,形成内甩油(图1)。
2、由于推力头与挡油圈制造加工所出现不同程度偏心差,或安装时的装配偏心差,运行起来,油缸内的油因旋转时偏心所产生的离心力,形成极不均匀的油环,比如:推力头与挡油圈之间设计间隙偏小,并又偏心,则相对的偏心率较大,如此一来,推力头带动油缸内的静止油不断旋转,相当于一偏心泵工作,使油环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并向上窜油,窜出的油沿着挡油圈与推力头之间的间隙流出,甩溅到电机定转子表面,产生内甩油的另一成因(图2)。


图2 偏心形成不均匀的内甩油 图3 挡油圈高度偏低形成内甩油
1 挡油圈 2 推力头 1 主轴 2 推力头
01 推力头中心 02 挡油圈中心 3 油位 4 挡油圈
3、因设计时挡油圈的高度偏低,相对于油缸内油位偏高(按抗重螺丝1/2规定油位),从而使挡油圈起不到挡油作用,当油到规定高度位置时,油缸内的油便容易越过挡油圈顶部,甩溅到电机定转子表面,形成内甩油,同时还会使油缸内油位过低,造成其温度偏高,直接影响机组正常运行。
(二)、外甩油
外甩油的形成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因素:
1、机组运行中,由于推力头、镜板的旋转带动着油缸内静止的油运动,使油面因离心力的作用向缸壁四周涌高,同时由于油缸内冷却器、导轴瓦等部件的阻扰,导致油产生飞溅或搅动,易使油珠或油雾从油缸盖板的缝隙中外逸,形成外甩油(图4)。





2、机组运行时,随着滑动轴承温度的升高,从而使油缸内的油和空气体积膨胀,产生了内压,在内压力的作用下,由于油缸上呼吸器呼吸不畅通,以及呼吸孔径偏小或偏少,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形成油缸内外的压力差,迫使油内的油雾随气体膨胀,从盖板缝隙中外逸,造成外甩油(图5)。
三、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对内甩油,必须结合机组大修,依据上述内甩油的成因综合测检,确定处理措施。因此,在检修过程中对可能造成甩油的设备缺陷和安装缺陷的部件及部位进行必要测
量检查。该站电机挡油圈与推力头之间的单边间隙为3mm,据多年的安装经验,此设计单边间隙应大于5mm,故该电机挡油圈外圆必须进行车削处理,使其间隙达到7mm;以前检修中增加了两稳压孔,但由于孔径较小,应将原直径10mm的孔(4孔)全部扩为直径为16mm;以减小排风速度,使推力头轴颈下侧与油面间不易形成局部负压,避免油缸内油面吸高涌溢现象,从而消除甩油;另外该电机在拆卸过程中测检出电机上机架错位4.5mm,造成安装偏差,使挡油圈与推力头之间最小处单边间隙仅有0.75mm,相对的偏心率增大,故此次安装将上机架重新定位。避免了因电机轴偏心,油缸内的静止油旋转时产生不均匀油环的现象,改造后情况如图6所示。 

对因设计时挡油圈高度过低的处理措施是将原偏低的挡油圈增加一定的高度,弥补其设 图6 上油缸改造后情况
计中的缺陷,即可消除此类甩油现象。 1 主轴 2 推力头 3缸盖
对外甩油的处理措施即检查处理盖板密封, 4 扩大后的稳压孔 5车削后挡油圈
或对装置的呼吸器滤网进行处理,使呼吸器呼吸畅通。必要时增大呼吸孔径,或增加呼吸吸孔数来解决。
经处理,该电机内甩油的难题被彻底解决,开机试运行72小时,机组运行正常,无任何甩油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机组甩油,不但会使上油缸内油量减少,油温升高,而且还会因电机长期受油的浸蚀,造成电动机表面油灰过多、线圈绝缘下降等,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
另外凡采用滑动轴瓦的电机均程度不同地存在有类似情况,故笔者认为,本文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可供生产厂家和使用单位及安装单等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杜刚海.大型泵站机组安装与检修 .1996. 水利水电出版社
2. 水轮发电的机安装 .1989. 水利出版社
3. 大型水泵机组安装与检修 .1973. 大型泵站骨干技术训练班教材 

张前进(1972---), 男,工程师,抽水站站长,主要从事大型泵站机电设备安装、检修、日常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等工作。E-mail:zhqj7@126.com tel:0527-5131635 13951371881
周元斌(1967---),男,所长,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大型闸站等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