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摩擦。对机器设备起润滑、冷却、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一、润滑油的分类
1 内燃机油:也称马达油、发动机油或曲轴箱油。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油、汽油发动机油两大类。
柴油发动机油。如中大型卡车、巴士、工程车等所用的机油,这些车辆大都以柴油作为燃料,以C字头来代表。例如:国标GB 11122-2006把柴油机油划分成了CC、CD、CF、CF-4、CH-4、CI-4等6个质量等级。
汽油发动机油,通常使用于轿车且是汽油引擎的小型车辆上(不包含二行程机车)。以S字头为代表。例如:国标GB 11121-2006中把汽油机油划分成了SE、SF、SG、SH、SJ、SL、GF-1、GF-2、GF-3等9个质量等级。
S代表汽油发动机油,C代表柴油发动机油。第二个英文字母代表质量等级,越往后面的等级越高的。例如,SF要比SE级别高,SG要比SF级别高的。高温型(如SAE30-SAE60)一其数字表示100℃时的黏度等级,数字越大黏度越高。低温型(如SAEOW-SAE20W):W是Winter(冬天)的缩写,表示仅用于冬天,数字越小黏度越低。低温流动性越好。全天候型(NSAEl5W-40):表示低温时的黏度等级符合SAEl5W的要求,高温时的黏度等级符合SAE40的要求,属于冬夏通用型,北方比较常用这种多级润滑油。
2 齿轮油:用于润滑齿轮传动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副的润滑油。分为工业闭式齿轮油、工业开式齿轮油、车辆齿轮油。
3 液压油:用于流体静压(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而用作流体动压(液力传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则称为液力传动油,通常将二者统称为液压油(L-H)。液压油与发动机油相比较,液压油除具有发动机油的基本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抗乳化性、抗磨性、水解安定性、可滤性、抗泡性和空气释放性。
4,其他油。
二、润滑油的关键指标
1 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2 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
3 黏度:包括运动黏度、低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高温高剪切黏度。黏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内燃机油的黏度要兼顾到有较好的高温和低温黏度。即黏温性好。
4 黏度指数:黏度指数是由40%和100℃的运动黏度计算所得,黏度指数高,则表示黏度因温度变化而变化较小。
5 闪点:是用来表示油品安全性和挥发性的一项指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试验火焰引起试样蒸气着火,并使火焰蔓延至液体表面的最低温度。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6 倾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的冷却时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倾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倾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倾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倾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7℃。
7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体积百分数。水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8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05%以下(0.005%以下被视为“无”)。
9 泡沫特性:指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及泡沫的稳定性。润滑油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受到振荡、搅动等作用,使空气进入润滑油中,以至形成气泡。泡沫过多,会导致油箱中油品溢出和金属表面产生穴蚀等危害。
三、润滑油的选用规则
1 根据所在地区选择适宜的黏度等级,以确保在工作温度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也能起到正常润滑作用。
2 选择具有良好的防锈性及抗氧化安定性,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易氧化变质,使用寿命长。
3 选择具有良好的抗泡沫性,油品在工作条件下,产生的泡沫易于消失。
4 挑选品质好的润滑油。是比较经济的选择。一看包装,正规厂家生产的润滑油包装都十分讲究,封口用的多是一次性盖子,有些封口锡纸上还有防伪标记。如果包装设计简单,却印着名牌字样,很可能是冒牌产品。若装润滑油的塑料瓶表面有油污渗漏。说明生产工艺粗糙,油的品质也不会好。二看价格,若只图价格便宜,往往会购进劣质油。当价格相差悬殊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是不是假货。三看沉淀,选择无杂质、无悬浮物、无沉淀物,而且晃动时流动性好的润滑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