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一种双蜗轮蜗杆柔性消隙机构,可应用在数控回转工作台上。该结构降低了对蜗轮蜗杆加工精度的要求,减少了成本,同时在蜗轮蜗杆副磨损后可自动调整补偿间隙,详细分析了碟簧的调整及压缩量的计算。
关键词:回转工作台蜗轮蜗杆柔性消隙碟簧
线进给的运动外,还有绕Y 轴旋转的B 轴,即回转工作台。回转系统中,由于传动副存在间隙,造成回转位移滞后于指令信号,在反向时造成反向间隙,影响定位精度,同时产生机械冲击和振动,造成零件的加工误差。为了保证机床加工系统良好的动态特性,必须对蜗轮蜗杆传动副采取消隙措施,以提高定位精度。
目前, 回转消隙机构主要有: 双导程蜗轮蜗杆消隙、双伺服消隙、两段式蜗轮蜗杆消隙等,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双蜗轮蜗杆柔性消隙机构。
1 机构介绍
图1 所示为双蜗轮蜗杆柔性消隙机构,副蜗杆12与副传动轴11 采用键连接,副蜗杆12 可以轴向移动,垫圈14 的厚度使碟簧13 产生形变, 从而调整副蜗杆12 与蜗轮9 的预压力, 副蜗杆12 的左齿面与蜗轮9的右齿面贴紧,副蜗杆12 推动蜗轮9,使蜗轮9 的左齿面与主蜗杆8 的右齿面贴紧。根据右手定则,当工作台顺时针旋转时,副蜗杆12 传递载荷,反之,主蜗杆8传递载荷,无论工作台顺、逆时针转动,副蜗杆12 均有一齿面与蜗轮啮合,从而达到消除齿侧间隙的目的。碟簧13 的预压力大小调整必须适当, 压力过大,蜗轮9 的齿面磨损加快,压力过小,又起不到消隙的作用。在该传动链中,锥齿轮5、6 为5 级精度,减速机为精密级,调整锥齿轮5、6 的齿隙为0.02~0.04 mm,伺服电机与减速电机采用无间隙锁紧连接, 减速机采用精密无间隙的联轴器3 与主传动轴7 连接。
2 蜗杆碟簧的调整及单片碟簧形变量f 的计算
2.1 蜗轮蜗杆受力分析
工作台采用静压轴承支承,载重10 000 kg,因转动惯量较大,要求2r/min, 欲使工作台匀速旋转, 蜗杆需提供相应的力矩克服工作台与工作台基座之间的摩擦力矩, 蜗杆的轴向力由碟簧产生的形变来提供。
根据理论力学, 在绕固定轴旋转的平面内其平衡方程式为:
如图2 所示,工作台与工作台基座之间为面接触,摩擦力矩由摩擦力产生, 由于摩擦力是均布在整个台面上, 故在与蜗轮接触点处的力矩可以通过积分方法得到。由图2 可推出以下公式:
由平衡式(1)及式(2)、(3)、(4)可推出:
式中:M1为工作台负载力矩,N·m;M2为蜗杆的力矩,N·m;F2为蜗杆的轴向力,N;f1为工作台与工作台基座的摩擦力,N;m1为工作台负载,kg;m2为工作台质量,kg;μ 为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m/s2;R 为工作台半径,m;r 为蜗杆分度圆半径,m。
2.2 碟簧的压缩量计算
碟簧预紧采用对合组合(串联组合)4 片碟簧,如图3 所示。
由力学知识,查机械设计手册,可知碟簧载荷及变形的计算公式:
式中:Fz为碟簧总载荷,N;Hz为碟簧总变形量,mm;F为单片碟簧载荷,N;f 为单片碟簧形变,mm;i 为对合碟簧片数, i=4;£为泊松比, 弹簧钢取£=0.3;E 为弹性模量, 弹簧钢取E=206 GPa; t 为碟簧的厚度,mm;h0为压平变形量,mm;d 为碟簧内径,mm;D 为碟簧外径,mm;K1、K4为计算因数,由C=D/d 可查机械设计手册,选取K1=0.686,碟簧无支撑面,取K4=1;H0为单片碟簧的自由高度,mm。蜗杆的轴向力由碟簧产生形变提供,故:
代入式(9),可推算出在F2载荷下单片碟簧形变量f。
2.3 垫圈的修配
由式(8)可推算出碟簧组合的总形变量:Hz=4f。使副蜗杆12 的左齿面与蜗轮9 的右齿面贴紧,测量垫圈14 与副蜗杆12 的距离L,假设副蜗杆12 修整量为λ 时,垫圈14 与副蜗杆12 的距离等于碟簧组合压缩Hz后的高度,即导出下式:
由式(11)可以计算出修整量λ,一般取修整量小于λ,装配完工以后,旋转工作台感受垫片的松紧,再做适当修整,该工作台采用全闭环控制,要求反向回转时,系统无振荡,最小分度精度为0.001°,定位精度为±5″。
3 结束语
采用双蜗轮蜗杆柔性消隙法,在蜗轮蜗杆的齿厚和周节有差异的情况下, 能始终保持无间隙啮合,与其他消隙结构相比,不但降低了对蜗轮蜗杆加工精度的要求,还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在蜗轮蜗杆副磨损后可自动调整补偿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