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的柔性制造中心总体方案

   2019-06-26 52
核心提示:[db:简介]

  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周期长,工艺装备品种多、数量大,竞争需求导致发动机不断更新换代,但批量不大,生产单位形成批生产和新机研制并存的格局。
  传统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已逐渐显示出我们在新机研制上的力不从心,主要表现为:①设计图的工程转换不彻底,后续更改协调周期长、难度大。②新机零件设计、工艺、工装等技术问题多,时常有反馈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的观象。③新机生产量小,加工时需占用批生产资源,且生产准备难度大,经济效益低,生产车间积极性不高。
  针对目前发动机研制存在的问题,如果将发动机主要零件进行分类,可分为:叶片、盘、轴、机匣、环形件、中小构件、喷嘴活门件、钣金冲压件、齿轮、紧固件及导管等11大类。
  选取其中我们要发展的类别零件,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建立以类别零件发展为核心的柔性制造中心,以适应多机种、单件、变批量和棍流方式生产的发展模式。在当例言息化、网络化时代,航空发动机制造要想得到更高、更快的发展,必须利用高新技术,走新机研制柔性制造的道路。

  总体方案

  1.工艺基础
  柔性制造系统是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英文缩写为FMS。同一类别的零件,其加工工艺路线和涉及的工种基本相同。柔性制造中心就是利用这种类似性,按照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由计划运行保障室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研制需求。柔性制造中心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产品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
  总之,构建的新机研制柔性制造中心,是在发动机工程设计的理念上,将设计意图、工艺技术、生产计划、成本控制揉合在一起的制造理念体现。

  2.中心组织管理结构
  管理结构框架如下图所示。

 

  3.工程设计理念将设计分为发动机技术设计和工程设计。发动机技术设计负责发动机的测绘、强度计算、整体功能设计、出图等初始性工作,由专业设计所完成。工程设计是对发动机技术设计图样进行工程分析会签,对新机研制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体现具体设计意图的重要过程(技术设计图样完成工程会签后,即转交承制单位,由承制单位进行管理,发动机型号需转段定型时,再转回专业设计所管理)。
  工程设计是确定与控制新机研制成本的重点阶段。在不影响发动机性能和安全的情况下,工程设计可以对技术设计图样进行更改(经由专业设计所审批)。工程设计由发动机承制单位实施,是控制加工成本和加快研制进度的重要手段。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