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烤盘零件级进模的改进

   2018-04-10 62
核心提示:[db:简介]

  图1为蛋糕烤盘中的一个零件,材料为0.4mm厚的板料。该零件生产批量大,需采取冲裁和多次拉深成形工序加工才能制成;如果采取单工序模生产,所需要的冲压设备和生产工人的数量就会比较多,交货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经分析决定采用级进拉深复合模来加工,但必须对冲压工艺和模具结构进行改进。

  1.工艺及排样

  原零件生产工艺为:落料→正拉深→反拉深→反拉深→整形→切断,共6道工序。在此基础上,经分析先确定了级进模排样图(见图2)。

  为保证条料宽度不变及步距准确,在排样图2中,采用双圈切口方式,两次切口分别在4个方向交错与条料相接,并在模具7个工位上安装了导正销。整个模具冲压的工序流程分为:切口→切口→校平→正拉深→反拉深→反拉深→整形→落料→切断等工序。
  模具结构如图3所示。

nextpage

  2.试模中存在的问题

  模具制造完成后,在1 100kN自动压力机上进行试模,存在着几个问题:①模具送料不畅,条料在第1次反拉深工序后产生较大的弯曲。②送料步距不准,定位孔被拉长或变形。③条料从浮料销中脱出。
  其后,虽然经过了几次改进,但上述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模具无法交付生产部门使用。

  3.分析原因

  为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电脑中对模具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如图4所示是条料正拉深成形后由自动送料机构送到反拉深凹模6上方,上模下行,反拉深凸模4及压边圈5刚刚接触拉深成形件顶部的时刻。

  从图4中可以明显发现,当上模继续下行时,反拉深凸模4及压边圈5将通过拉深件顶部推动带料在此位置上产生向下弯曲,弯曲最大高度达28mm,直到正拉深凸模与凹模开始工作。这必然会造成条料两侧向此处聚集,两边条料受到拉动,使送料步距产生变化,同时在此过程中,卸料板2根本就没有接触到浮料销1,浮料销仍然在原有高度,条料下弯将使其从浮料销中脱出。

  4.解决的方法

  如图5所示,对反拉深压边圈12,浮料销3进行了尺寸修改,另增加了固定环15,拉板2、拉杆4、拉杆弹簧6及推杆7等部件。
  修改方法有二种,一是增大反拉伸压边圈12的圆弧半径1.5mm;二是加长浮料销3的长度0.4 mm,即一个料厚。
  改进后模具的工作过程为:冲床气动顶杆将反拉深凹模13顶起,使其高度略大于正拉深压边圈1个正拉深高度。当上模下行,反拉深凸模11及压边圈12与拉深成形件顶部相接触时(如图5a所示的位置),推杆7刚好与拉杆4接触。上模继续下行,推杆7将推动拉杆4连同拉板2一起下降,浮料销3也在回程弹簧作用下带动条料下行。当上模运行到图5b所示的位置时,开始进行第1次反拉伸工序。此时冲床的气缸压力要能够满足反拉深凹模13在悬浮状态下完成反拉深。第1次反拉深完成后,压边圈12与上固定环15贴合,此后反拉深凸模11及压边圈12将强制推动反拉深凹模13下降,如图5c所示,直至模具整个动作顺利完成。nextpage

  (1)回程弹簧  回程弹簧应满足下面2种情况:
  ①在图5a所示的位置时,回程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上模下行拉板2下降时,浮料销在弹力作用下必会随之下降。
  ②当上模运行到图5b所示的位置时,回程弹簧应完全放松,从第1次反拉深开始工作到结束的这段时间里,条料底平面没有多大移动,而浮料销在此期间也正好处于暂停状态。
  (2)浮料导正套   浮料导正套弹起高度应略大于正拉深压边圈平面,保证在正拉深开始前导正销插入条料定位孔内。另外,回程弹簧完全放松后,浮料导正套承担浮料作用,使在第1次反拉深工作期间,条料和浮料销的暂停状态得以实现。从正拉深开始到模具整个动作完成的这段时间里,浮料销和浮料导正套是在卸料板8的推动下完成下行动作的。在模具从下死点开始回程至图5c所示的位置时浮料导正套将带动浮料销,带料随正拉深压边圈9、反拉深凹模13一起上浮。假如没有浮料导正套,由于浮料销在暂停期已经和拉板产生了一段距离,如果仅靠拉板带动浮料销上浮,浮料销的上浮时间将落后于正拉深压边圈和反拉深凹模的上升时间,造成托料滞后。
  (3)拉杆弹簧  拉杆弹簧必须有足够的压缩量,且弹力应远大于回程弹簧。
  在模具从图5a所示的位置上升和返回到此位置的整个时间内,由于拉杆弹簧的作用,拉板始终紧贴下模板,浮料销也始终处于送料最高位置,这样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保证送料机构完成送料。

  5.结束语

  在单工序成形工艺及模具的成功基础,拉深次数、凸模、凹模、压边圈等模具主要零件的形状尺寸不需要在级进模中进行验证,这是模具成功的前提。
  另外,带正反拉深工序的级进模在设计时,首先应保证带料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内,但也允许有一定的高低落差。
  此副模具的实践也证明,如果带料底平面高于切口凹模表面10mm以上,就不会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此副模具在第1次反拉深开始工作时,导正销并没有发挥定位导正作用,但由于反拉深压边圈及凹模的形状尺寸与正拉深相关联,坯料在此处可以自行找正。实际生产出的产品经检验也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也使工厂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数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1024440号